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课本与读本阅读

1.(2分)语文学习小组计划梳理必修上课本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初稿中需要修正的一条是()

A.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一书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韩愈字退之,中唐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他自称“郡望昌黎”,作品集名为《韩昌黎集》。

C.苏轼字子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精通诗、词、文,词集名为《稼轩长短句》。

D.姚鼐字姬传,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有《惜抱轩诗文集》传世。

2.(2分)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含义不同以及古代常用而现代不常用的词。下列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劝客饮酒

D.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

3.(2分)成语从历史中走来,带有许多古汉语的印记。将熟悉的成语与正在学习的文言名篇结合起来,是一件饶有趣味之事。下面是小李在课本旁批注的成语()

A.小学而大遗(华而不实)

B.耳得之而为声(侃侃而谈)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犯而不校)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背道而驰)

4.(2分)小李对家乡的文化现象很感兴趣,他细致梳理南京地名,从中归纳出若干条命名规则,按照他的思路将这些地名按命名规则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幕府山:传晋元帝过江,王导设幕府(参谋部)于此

②栖霞山:此山每到秋天,“丹枫似火,漫山凝霞”

③迈皋桥:传桥南原有卖奶糕的小店,桥以店名。

④彩霞街:原为集市,每天上街做买卖的大多是穿草鞋的农民,故名。

⑤乌衣巷:三国孙吴曾在此驻军,穿黑色军衣,称乌衣营

⑥珍珠泉:泉出于巨石间,似串串珍珠,故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④/②⑤/③⑥ D.①⑤/②⑥/③④

5.(2分)阅读写景抒情散文,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

A.《故都的秋》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作者将陶然亭等著名景点一带而过,却从、秋槐、秋蝉、秋雨等日常景物中品出了浓浓的秋味。

B.《荷塘月色》写景细腻生动,手法多样。如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时,用博喻和拟人从多个侧面表现荷花之美,用通感激发读者对荷香的美好想象。

C.《我与地坛》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作者记述人生经历,怀念早逝母亲,写景融入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充满哲理意味。

D.《听听那冷雨》虽是散文,却有诗的神韵。作者有意撷取中国古典意象,尤其是农业时代意象入文,回避了西方意象和现代意象。

6.(2分)学习论述类作品,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

A.《劝学》善用比喻论证。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说明问题;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师说》善用对比论证。如以“圣人”“众人”对比表明人生来有天赋差异,以“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表明通过从师学习能消除这种差异。

C.《拿来主义》作为一篇驳论文,主体结构是先破后立。开篇先指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的危害,再提出“拿来主义”,极富现实针对性。

D.《读书:目的与前提》逻辑严密,思辩性强。文章先界定概念与阐释道理,再从切身体会出发阐释自己对读书的思考,最后结合阅读现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

7.(2分)“家,居也。”——《说文解字》给“家”下过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但家又不仅仅是个用来居住的地方,它有着更为深广的内涵。下列语段中()

A.这样一想,我现在是负着四大暂时结合的躯壳,而在无始以来种种因缘凑合而成的地方暂住,我是无“家”可归的。(丰子恺《家》)

B.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周国平《家》)

C.如果我们时时记住家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惧死,我们就会心疼它,更加细心地爱护它了。(周国平《家》)

D.“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往前爬。(方令孺《家》)

8.(2分)朱光潜认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于字典;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下列语段中()

A.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中说“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