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pptx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腔隙性脑梗死

讲课教师:罗海彦副教授

讲课对象:医学系(五年制)

学时:0.5课时(20分钟)

腔隙性脑梗塞

第1页

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引发缺血性小梗死灶。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20%。

腔隙性脑梗塞

第2页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常见有:

高血压造成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引发管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形成小血栓累及和阻塞深穿支动脉。

糖尿病小动脉病变。

腔隙性脑梗塞

第3页

三、病理

腔隙性梗死灶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狭长形,直径多为3-4mm,小者可为0.2mm,大者可达15-20mm。

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200um深穿支,多见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旁中线支分布区。

病灶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区、放射冠、丘脑和脑干,尤以基底节区发病率最高。

腔隙性脑梗塞

第4页

四、临床表现

普通表现

好发年纪: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起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

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很好。

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腔隙性脑梗塞

第5页

四、临床表现

纯运动性轻偏瘫(PMH):较常见

出现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无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失语;

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

病灶位于内囊后肢、脑桥基底或大脑脚。

能够合并运动性失语、水平凝视麻痹、动眼神经交叉瘫(Weber综合征)、外展神经交叉瘫、闭锁综合征等。

腔隙性脑梗塞

第6页

四、临床表现

纯感觉性卒中(PSS):较常见。

对侧偏身或局部感觉障碍,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

多为主观感觉体验,极少有感觉缺失体征,但亦有感觉缺失者。

可分为TIA型、连续感觉障碍型、TIA后转为连续型。

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脑干背外侧部累及感觉神经核或传导束。

腔隙性脑梗塞

第7页

四、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

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型共济失调,下肢重,足、踝尤为显著,上肢轻,面部最轻。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等(+)。

病变部位: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枕桥束及锥体束)、丘脑伴内囊后肢受损、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

腔隙性脑梗塞

第8页

四、临床表现

构音障碍-手拙笨综合征(DCHS)

起病突然,发病后症状即达高峰。

严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同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动作拙笨,书写时易发觉,指鼻试验不准,行走时轻度平衡障碍。

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可见于内囊最上部膝部病变。

腔隙性脑梗塞

第9页

四、临床表现

感觉运动性卒中(SMS)

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瘫,可为PSS合并PMH。

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内囊后肢(丘脑内囊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

腔隙性脑梗塞

第10页

四、临床表现

腔隙状态(lacunarstate)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锥体外系

严重精神障碍、痴呆

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

类帕金森综合征

尿便失禁等

腔隙性脑梗塞

第11页

五、辅助检验

头颅CT

可见深穿支供血区单个或多个直径2-15mm病灶,呈圆形、卵圆形、长方形或楔形腔隙性阴影,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增强时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

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和内囊多见,其次为丘脑及脑干。

CT对腔隙性梗死发觉率与病灶部位、大小及检验时间相关。

腔隙性脑梗塞

第12页

五、辅助检验

头颅MRI

显示腔隙病灶呈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T2加权像阳性率几乎可达100%,并可清楚显示脑干病灶。

对大脑可行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能区分陈旧性腔隙系因为腔隙性梗死抑或颅内小出血所致,是最有效检验伎俩。

腔隙性脑梗塞

第13页

五、辅助检验

其它

脑电图、脑脊液及脑血管造影无必定阳性发觉。

PET和SPECT通常在早期即可发觉脑组织缺血改变。

颈动脉Doppler可发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危险原因检验

腔隙性脑梗塞

第14页

六、诊疗及判别诊疗

诊疗依据:

中年以后发病,有长久高血压病史等危险原因。

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之一。

CT或MRI影像学检验可证实存在与神经功效缺失一致病灶。

除外小量脑出血、感染、囊虫病、moyamoya病、脑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移瘤等非梗死性腔隙病变。

腔隙性脑梗塞

第15页

七、治疗

当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急性期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品增加脑组织血液供给,促进神经功效恢复。

须慎用抗凝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