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pdf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

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六个相统一”到成为“大先

生”,再到“弘扬教育家精神”,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与此前对教师的期望和

要求一脉相承,不断丰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深刻内涵。

在实际工作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

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提升,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思想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

首先,坚持系统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我校通过“党课+思政教育”专题培

训活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程内容,引导教师了解教育家的事迹和思想;组织

以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研讨会等,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将教育家

精神内化为教师职业理想与行动自觉,使其乐教、爱教、会教、善教。

其次,强化“雁阵效应”。大力发掘身边的“人师”,通过“名师沙龙”“最美教师

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自己事业的榜样,借鉴“先生”的智慧和经验。紧密结

合新时代广大师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围绕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将讲知识与

讲道理深入融合,将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学习生活实践紧密贴合,引发价值

共鸣,助力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要激励广大教师拥有强烈的家国情

怀,以“大我”的境界和气度踏实工作,精心从教;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引导学生成

长、立德、励志。

再次,关注教师精神空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有了精神

支柱,才能立得直、走得稳,灵魂就会发光,生命就有力量。教师的精神空间决

定了教育的空间,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决定了教育的影响力,教师的精神魅力决定

了教育的魅力。学校通过座谈会、读书会等活动,探索教师职业教育发展一体化

推进模式,持续不断进行教育家精神的培养熏陶,助力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形成

与巩固,使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伴随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强化师德建设,涵养教育家精神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教师内在的精神领悟和呈现,也是教师精神风

貌和家国情怀的外显。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严

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一是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的道德和风尚建设工作体系,致力打造由党支部全

面领导、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各年级主导执行并且相互配合的大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学习,注重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培养,筑牢思想防线。学校通

过开展师德教育、专题讲座、集中研言寸、以案促改等活动,促使教师的道德思考

与自我约束,强化教育伦理和职业底线意识,确保教师教育教学有爱有度有方。

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估与反馈,确保教师始终以学生的

利益为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涵

养教师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

四是积极构建教师荣誉体系,组织好“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评选,定期隆

重举行教师入职典礼、荣休仪式,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育人使命感。引导广大

教师把教育家精神作为共同价值追求,把个人的理想志向与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

宏伟目标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小我”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我”,做好

表率,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向善。

三、聚焦能力提升,践行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既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又要有勤

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因此,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深入推

动教师能力提升。

一是持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与发展。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创新

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学校可通过校本研修活动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拓宽自己的教

育视野和知识广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仅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知

识,也要学习教学专业知识。要立足学科素养提升,锤炼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把新课程标准理念内化于日常课堂实践,不断梳理总结反思,逐步形成自己鲜明

的教学特色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二是鼓励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守正创新。教育的“道”有两条,第一条是人的身

心发展规律,第二条是教育和教学本身的规律,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依“道”而

行。首先要求教师要增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