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编制说明.pdf

《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大

力发展团体标准的有关要求,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落实国家关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满足生产企业和下游

用户对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产品标准的实际需求,提出《桥梁工

程用高强抗震钢筋》团体标准制定项目。

本标准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由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

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起草,并共同参与前期研究、调研和标准

的编制、修改、技术数据验证以及标准推广等工作。

二、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桥梁建设的工程量大、所处环境和资质条件往往相对复杂、安全

风险大,因此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耐用性提出了不同于普通建筑的

要求。桥梁工程的桥墩和塔柱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桥梁工

程的跨度较大,桥墩和塔柱数量尽可能减少,对桥墩和塔柱的承载能

力要求极大地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强度级别钢筋产品应用于桥梁工程

的建设。考虑到桥梁工程的应用场景,除了强度等级的提升,还对钢

筋产品的可靠性、抗风险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产品在化

学成分、尺寸外形、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更高的质量。

目前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没有专用的产品标准,参考使用钢

1

筋通用的国家标准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国家标准对热轧带肋抗震钢筋的尺寸外形、力学和

工艺性能、内部质量、表面质量、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其强度等

级有三种400MPa、500MPa、600MPa,其中400MPa级和500MPa还

设有抗震性能产品,其他质量要求为钢筋的基本要求。而桥梁工程用

高强抗震钢筋主要为600MPa及以上强度产品,性能指标等也有所提

升,原有国家标准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对桥梁工程用高强抗

震钢筋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以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专用产品的标准化需求为导

向,满足专用领域、先进产品标准的需要,结合生产和下游用户应用

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性更强、技术指标更高的产品标准,填补专用

细分领域的标准空白,突出标准的先进性,规范和引领桥梁工程用高

强抗震钢筋的高质量发展。

三、标准编制过程

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

《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共同组建了该团

体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并开展工作。在《桥梁工程

用高强抗震钢筋》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小组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收

集相关数据信息,结合国内外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生产情况,产

品下游用户对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的性能要求,进行本团体标准

的编制工作。

主要编制过程如下:

2

2023年5月,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下

简称团标委)秘书处给各位委员发出团体标准立项函审单。到立项函

审截止日期,没有委员提出不同意见。

2023年6月,团标委正式下达《桥梁工程用高强抗震钢筋》团体

标准立项计划(2023年第三批)。团体标准立项后,江苏沙钢钢铁有

限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相关人员组成了标准起草组,提出了标

准编制计划和任务分工,并开始标准编制工作。

2023年7月~2024年1月:进行了起草标准的调研、问题分析和

相关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完成了标准制定提纲、标准草案。

2024年2月:召开标准启动会,围绕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并按

照与会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

2024年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发出征求意见。

2024年月:完成征求意见处理、形成标准送审稿。

2024年月:完成该标准审定会,根据审定意见修改。

2024年月:完成标准报批稿,上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审批。

四、标准编制原则

一是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原则。力争达到“科学、合理、先进、

实用”。二是实践标准供给侧改革的原则。争取实现团体标准的”及

时性”、“先进性”和“市场性”的要求。三是技术创新的原则。在与

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在标准结构、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jingan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