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压强与浮力单元备课 (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及教材解读

一、概述

本章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对其道理却若明若暗,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这就给教师的发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本章教材比过去增加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更为全面地了解流体力学的知识。教材的结构、编写的线索清晰。在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流体力学的初步知识。全章以压强为主线,把固体、液体、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等知识贯穿在一起。

本章继续体现着课标新教材的鲜明特色。除安排了有特色的章首图,每一节开始时都编入了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图片;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取材便利、易于开展,只需较少时间即可完成的实验探究活动或演示。

总起来看,这一章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既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便利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的这些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搞好本章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分析

1.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由于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难点。

2.浮力这一知识牵连的概念多,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认识浮力是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大小是难点。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四、课时建议本章共分六节,建议13课时。

第一节压强2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2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

第五节浮力2课时

第六节浮力的利用2课时

复习和总结2课时

第一节压强(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两个单元。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和理解压强的概念。

新旧教材对比

原教学大纲的要求: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与原初中教材不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如铅笔刀钝了就磨一磨、向墙里按图钉时要用力才行。但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却很陌生。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为此课文开头就让学生阅读图7.1-1和图7.1-2,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紧接着安排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这里与原初中教材不同之处是没有对什么是压力作进一步的说明(下定义),而是直接使用,这一点学生基本上能接受。

教学建议

1.关于压力的概念。教材未对压力下定义。学生对压力这个名词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压力的定义却并不清楚。特别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方向是向下的。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如物体越重产生的压力越大等,再者课本安排的探究实验压力是受重力影响的,例题的选取也是压力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仍应适当注意加以区别。教师在教学中也无需进行过多的解释,但要通过实例,如向天花板按图钉等,告诉学生压力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也并不总是向下的。

学生基础好也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学习。如: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讲解时可以画力的示意图举例说明。如:手用力往墙上按图钉,墙壁受图钉尖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墙面垂直。施力者是图钉,受力者是墙壁,与图钉受重力大小无关。还可用列表说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对斜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