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40-(17).ppt

(完整版)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40-(17).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个人的能力包括助人的特定技能、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机能、有效策略的知识、人际间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亲社会意图向亲社会行为的转化。(2)人和情境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同样会影响亲社会动机向亲社会行为的转化。亲社会行为实施以后,还可以强化以后的亲社会行为,这是因为:亲社会行为的实施,增加了助人者关于助人形象的自我认知和利他性因素的内部归因;个体所作的亲社会行为,有可能改变了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亲社会行为者在他的行为中得到了物质的、社会的或情感的报酬;一个人作出亲社会行为以后,就增加了一次角色采择的机会。艾森伯格同样对不助人的意图或机制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如果一个人不准备作出助人的行为,就会形成一种防御的策略,他可能否认自己有助人的义务、能力,推脱别人的需要较小,这都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己受到谴责。小结?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图的确定阶段:紧急情况和非紧急情况?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评价优点:艾森伯格把可能影响到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都统一到一个理论模型当中,对其作用机制有比较深刻的剖析,特别是对认知、情感和人格因素做了很详细的说明,这个模型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局限:它只适合解释他人有需要的亲社会行为。 第二节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

(一)分享和助人

1、研究之一有人作了观察发现:年幼的儿童(20个月)很早就能注意到人的痛苦,并且经常啜泣、烦躁,但很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年长儿童(20-30个月),能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3岁以下的儿童已经能够表示出某种程度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20个月以上的孩子,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也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是有区别的。2、研究之二以母亲为观察者,来考察儿童关心他人的起点和发展历程,发现在出生第二年之初,当别人在情感上表现出明显的难过时,儿童会出现类似的情绪或者尝试给予安慰;在第二年中期,儿童的助人行为在频率上增加了,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了,并且能进行移情。3、研究之三有人研究过儿童早期在家庭中对成人的助人行为。观察了18个月和30个月的儿童在父母和陌生人做家务时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发现半数18个月的儿童和全部30个月的儿童都可以帮助成人做家务。4、研究之四父母对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人要求母亲在四周以内,用摄像机进行记录孩子试图帮助其他孩子的一切行为,在孩子作出助人行为时,母亲给予表扬;当母亲认为孩子应该作出助人行为而孩子没有做时,母亲表示出不接受。结果发现孩子的助人行为增加。(二)合作合作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就开始发生并迅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合作行为不断增加。儿童区分他人与自我的能力是与合作的能力相关的。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儿童,他们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三)安慰与保护3岁以前,儿童还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做出亲社会性的反应。对10-29个月的幼儿在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下对他人悲伤情感的反应进行观察,发现儿童早期对他人悲伤情感的反应形式包括:注视、哭泣、呜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被其他的反应所代替。二、亲社会行为的年龄差异

1、主要观点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从3岁到6岁越来越多,但是能够自发地与他人分享那些对个人来说有价值的资源的儿童还相对较少。从6岁到12岁,儿童自愿与他人分享以及助人的行为迅速增加。2、实验研究(1)研究之一有人对291名土耳其儿童的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给每一个孩子一包坚果,只有奇数个,要求孩子把坚果与他的同伴分享。如果孩子把多数的坚果都分给了同伴,说明他是利他的,相反则是自私的。结果发现:4-6岁儿童中只有33%有利他表现;6-7岁儿童中有69%;7-9岁儿童中有81%;9-12岁儿童中有96%。(2)研究之二研究了5-6岁、7-8岁、9-10岁、13-14岁儿童的分享及其以外的行为,要求他们:和同学分享糖果,帮助实验者捡笔,牺牲游戏时间参加帮助贫困儿童的活动。结果发现,分享、助人等利他行为都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多。3、差异原因儿童日益成熟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是解释儿童分享与助人行为年龄差异的因素之一。有人做了研究:让儿童看插图,图中的人物需要帮助,其线索从细微到明确,让孩子辨认图片中的人物是否需要帮助,发现随儿童年龄增长,掌握社会信息的能力增强,判断力增高。4、例外并非所有的亲社会行为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发展趋势,同情和合作就是例外。造成这种例外的原因可能是教育过程中,过度强调对不合规则的行为的抑制,同时缺乏对亲社会行为规范的强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