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科学家励志故事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
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
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
院士。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
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
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
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
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
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
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
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
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
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
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此外,通过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
物理实验,丁肇中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
实验依据。他进行的高能下电磁作用与弱作用干涉效应的实验,为弱电统一理论提供了实
验依据。1981年起,他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小组──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
400名物理学家参加的L3组。在欧洲核子中心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
验,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及其粒子物理的新现象。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
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21年世界物理年活动日前在欧洲启动。他正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
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
电子对撞机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质、反物质。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
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
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
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
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
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
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
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
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
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邓稼先等科学家研究的原
子弹和氢弹就是非常厉害的核武器。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
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
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炸药的震动波
性质相同。一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香氛项目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评估.pdf
- 关于病毒及人类共存的哲学思考.pdf
- 福州市房地产市场整体状况及趋势分析.pdf
- 心理健康辅导卷宗.pdf
- 南京市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浅析.pdf
- 江苏智能制造项目申报书 (46).pdf
- 燕麦种植技术标准及流程.pdf
- 说话沟通技巧.pdf
-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pdf
- 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开发策略.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