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名7989).docVIP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名7989).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名7989)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生疑减少的原因,阐述学生生疑的作用,探讨培养学生生疑及解答学生生疑的几种方法,唤起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培养学生生疑

前言: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生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阶段情感与态度中要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我们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也最危险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长期以来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不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一.学生生疑减少的原因

1.教师缺少对学生生疑意识、生疑能力、生疑方法的培养训练。

2.怕教师和同学讽刺、嘲笑、批评,对自己没信心,怕丢人现眼。

3.对学习不感兴趣,认知水平较低,自觉研究不够,存在惰性。

4.迷信权威,迷信教师,迷信现成答案。

5.观念障碍,认为生疑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失去了学生产生问题的机会。

6.性格内向,不愿问老师和同学,把问题憋在心里,积重难返。

7.作业量过大,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把精力都放在完成作业上。

二.学生生疑的作用

学生能回答问题固然是对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但缺乏探索,没有发现和质疑的学习毕竟还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得到真正的激发,学习成果只能是停留在“学会”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谈不上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坚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研究、质疑,在某种意义上比教会学生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一旦学生有了探索和钻研习惯和能力,他们的潜能便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我们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生疑有助于学生储备和丰富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

学生如果有问题,他们的思维为解决问题而启动,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大大扩充知识量,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培养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起探索,追根寻源,引导他们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筋。

(三)给学生提供生疑的时间和空间

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必须给学生创造观察的场所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题前或解题后都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促进他们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指出推广的前景。例:如图1,δ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bc=120,高ad=80,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在分析、讲完例题后又让学生观察题1和题2:

1.如图2,已知锐角δabc的高ad=6,

bc=8,矩形mnpq的边mn在bc

上,p、q分别在ac,ba上,

若mq=x,mn=y,求y与x的关系式。

2.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1.5,面积是1.5,

求内接正方形边长。

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引导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1)解题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关键之处在哪里?

(2)教师的解法是否最优?是否有漏洞?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3)三题的思路有无共性?这种共性意味着什么?

(4)适当改变已知条件或结论,会有哪些变化?

(四)培养“怀疑”,使学生有自己的创见

创新来源于“怀疑”,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项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就是19岁时不迷信权威产生怀疑后而写成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怀疑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怀疑”,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会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

(五)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

古人说“学则顺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生疑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