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系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第一个此类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该类药物

发展迅速,成为目前抗菌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菌效果及不良

反应与结构的关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该类药物作一综述,以便读者对其发展有

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喹诺酮,研究进展,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构效关系,光毒性

1药理药效特征

1.1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拮抗细菌的DNA回旋酶

(gyr),阻碍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DNA回旋酶由A、B两个亚型分子构成。较早

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DNA回旋酶A亚单位(gyrA)的切割及封口活性。近

来研究发现,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同时作用于gyrA和gyrB,只是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其

依据为B亚型的突变可改变细菌对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此外,当RNA或蛋白质的

合成受到抑制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活性会降低。

1.2药代动力学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可分布于各种组织体液

和器官,特别在肾、肝、肺及皮肤组织中分布良好。口服后1~2h达到血药峰浓度,较早开

发的该类药物血浆清除半衰期一般在3~8h,需每日2~3次给药。近年研发的新药中t呈

1/2

延长的趋势。延长t可减少用药次数,方便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如盐酸莫西沙星半衰

1/2

期12~15.2h,每日1次服药。

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

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用来评价浓度依赖型药物杀菌效果的PK/PD参数主要有AUC/MIC

24h

和C/MIC。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样如此。近年来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PK/PD研究表明,

max

AUC/MIC对临床有效率有很强的预见性,并建议AUC/MIC125为临床药物应达到的

24h24h

目标。如环丙沙星,当AUC/MIC125时,临床有效率为42%,细菌清除率仅为26%,而

24h

当AUC/MIC125时,临床有效率为80%,细菌清除率达82%。

24h

1.3抗生素后效应(PAE)所有抗菌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在对喹诺酮类

药物的体外PAE研究中发现,此类药物对G和G菌均有明显的PAE,对不同细菌其PAE

+-

不同,且随着抗菌药浓度的增加,PAE随之延长。但当浓度比MIC高出10倍时,浓度再增

加则PAE无明显增加。体内PAE长于体外,概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是持续过程,由峰浓度

降低到MIC的过程中在体内产生叠加的PAE。此外体内存在抗生素后促红细胞效应,在感

染部位将对受试菌产生较长的体内PAE。PAE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续,设计临床给药方

案必须考虑此效应,应根据血浆清除半衰期和PAE,适当延长给药间隔,进一步优化给药

方案。此外,PAE在联合用药方案的评价上也有一定应用。如两药联用后PAE呈协同或相

加性作用者,原则上应减小其药物的单剂量,延长用药间隔。

2.构效关系

对喹诺酮类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较快。所有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均以修饰的

双环系统为基础,其基本分子是喹诺酮母核或8-位为N,3-位为羧基的萘啶酮母核。多

数化合物在此两母核上,4-位有一个O,6-位有一个F。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