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并会分析其表达效果

2.掌握描写手法的命题规律并会规范答题。

第2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第3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侧面描写(衬托):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

?

第4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等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高低俯仰远近结合第5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3、描写角度: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绘形绘声绘色绘声绘色第6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4、虚实结合(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第7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4、虚实结合(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阙写实,通过......烘托......下阙实虚,通过......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第8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5、动静结合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第9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6、明暗对比(以明衬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10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7、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