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docx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或家庭更注重应试科目的学习,忽视劳动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格和人才的培养结构,要求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应满足学生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天性,使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分析了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以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劳动教育能力培养的意义

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显得意义重大。

(一)微观层面

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思维与能力共发展。小学阶段的任务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需要。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活泼好动,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仅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学习,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劳动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环境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人才衡量的标准已经由过去注重知识而转变为核心素养,因此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手脑并重,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自然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观层面

守正与创新相结合,质量与效率共提升。尽管应试教育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但是以高考为标志的应试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培养社会人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教育的功效与价值,而要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弊端进行针对性改革,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保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改变终结式的量化评价方式,形成过程式评价和终结式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育人的作用;改变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研学旅行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通过教育改革,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宏观层面

目标与实际相结合,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生产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教育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对人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当前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吃苦奋斗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在家庭缺位现象严重、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劳动教育停留于形式化等原因使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际并行的劳动课变成搞卫生的体力劳动和只劳动不教育的畸形状态。

(一)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缺位现象严重

家庭是学生生存于其中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主要影响的外部世界。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家长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观念,包办学生的生活,仅要求学生将学习作为生活的主要矛盾,将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由此出现了一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独立自理能力的学生。除此之外,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及其父母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不忍心孩子吃苦,无法放手让孩子经受风雨,存在着严重的溺爱现象,对学校的各种劳动活动持有消极态度,导致学校以及教师无法大展身手,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充分,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二)学校以及教师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是劳动课程实施的载体,能够拓展劳动课程空间,保证劳动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在我国的课程建设中,教师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我国以往的课程都是国家设计好的,教师只需要负责将国家开发出来的课程讲好;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只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部分教师甚至不清楚课程资源是什么以及存在的意义,对大量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因此,劳动课程显得乏味、单调,降低了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学习兴趣。当前,在课程资源内容方面,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仅限于整理书籍、打扫教室等生活性课程资源,缺乏对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课程资源分布方面,重视校内资源的开发,忽视校外课程资源的挖掘;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