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检测技术规程
一、前言
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的检测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粉
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抗裂性和抗渗性等
性能,因此,合理控制粉煤灰用量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检测技术规程。
二、检测设备及试验材料
1.检测设备
(1)粉煤灰检测仪:可以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2)电子天平:精度应不小于0.1g。
(3)振动筛:筛孔直径2.36mm和0.15mm。
(4)加热设备:可以采用电热板、烘箱等设备。
2.试验材料
(1)混凝土样品: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50081-
2002)中的规定。
(2)粉煤灰样品:应符合《粉煤灰检验标准》(GB/T1596-2017)
中的规定。
(3)去离子水:用于混凝土样品的制备。
三、检测步骤
1.粉煤灰检测
(1)取粉煤灰样品约100g,经过振动筛筛分,分别取筛上和筛下的
样品。
(2)将样品放入粉煤灰检测仪中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3)重复上述步骤,取多个粉煤灰样品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
2.混凝土样品的制备
(1)取混凝土样品重量,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中粉煤灰的配合比。
(2)将混凝土样品粉碎,筛分,取2.36mm筛下的粒径分布较为均
匀的试样。
(3)将试样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至100℃左右,持续2小时,使其
失去吸附水。
(4)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
3.粉煤灰用量检测
(1)将加热冷却后的混凝土试样称重,记录重量。
(2)将混凝土试样放入振动筛中进行筛分,筛上和筛下的试样分别称
重。
(3)粉煤灰用量计算公式:
粉煤灰用量=(筛下试样重量-干燥试样重量)÷(干燥试样重量-筛上
试样重量)×100%
(4)重复上述步骤,取多个混凝土试样进行检测,计算平均值。
四、检测结果的判定
(1)粉煤灰检测结果应符合《粉煤灰检验标准》(GB/T1596-2017)
中的规定。
(2)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中粉煤灰的配合比要求。
(3)检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注意事项
(1)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粉煤灰和混凝土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和误差。
(3)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原因。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检测的技术规程,
包括检测设备、试验材料、检测步骤、检测结果的判定和注意事项等
方面,这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训中心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篇).pdf
- 2022秋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作业2.pdf
- 金属家具市场分析报告.pdf
- 科技管理条例.pdf
- 移动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pdf
- 个人理财计划(精选14篇).pdf
- 企业成本管理分析.pdf
- 英语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测试卷(带答案).pdf
- 金融风险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安财经大学.pdf
- 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方案.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