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中国抗过敏药行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
一、基本情况对比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病理损伤过程,防治机体因各种抗原性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性疾病的药物即为抗过敏药物。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瘙痒等。在全球范围内,过敏已经成为常见的六大疾病之一,患者人数在全球总人数中的占比超过24%,抗过敏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抗过敏药行业中,上市企业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医药上市集团企业。公司前身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公司于2010年6月变更名称为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2014年9月,公司更名为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仟源医药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分销中心和高水准的研发团队,在化学合成药物、生物药、天然药物、原料药中间体、中成药、中药饮片、营养保健品、医药流通等多个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致力于打造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大型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化学药物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中国医药企业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认证。普利制药专注并擅长于药物缓控释制技术、掩味制剂技术和难溶性注射剂技术。目前,普利制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已取得美国FDA、欧盟EMA及WHO相关生产质量规范(cGMP、GMP)认证。注射用更昔洛韦纳已取得德国、荷兰及法国的产品上市许可。公司从事缓控释、掩味口崩、冻干、液体胶囊领域药品的销售,在解热镇痛、抗生素、心脑血管、抗过敏消化系统和皮肤科领域积累了完善的市场资源。现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并在解热镇痛、抗过敏消化、皮肤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终端资源,培育出“芙必叮”、“诺福丁”等国内知名品牌。
二、经营情况对比
1、总营业收入对比
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饮食及生活习惯转变、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中亚健康体质人群不断增多,抵抗力变差,叠加遗传因素,使得我国过敏体质人群不断增多,拉动我国市场对抗过敏药物需求不断增长;从近几年两家企业总营收情况来看,仟源医药的总营收在2020年出现下降,而普利制药的总营收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在2020年普利制药的总营收超过仟源医药,2021年仟源医药、普利制药各自的总营收分别为9.30亿元以及15.09亿元。2022上半年各自的总营收分别为4.05亿元以及7.96亿元。
2、总营业成本对比
从近年来两家企业营业成本来看,其变化趋势与各自总营收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仟源医药和普利制药2021年的总营业成本分别为2.82亿元以及4.29亿元;2022年上半年各自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22亿元以及1.95亿元。
3、抗过敏药营业收入对比
我国过敏潜在患者数量庞大,目前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抗过敏药物行业发展缓慢,且市场发展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高,仅由三四家企业占据。对于者而言,抗过敏药物研究对于技术、人才、资金要求较高,行业进入难度较大,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从2019-2021年仟源医药以及普利制药的抗过敏药营业收入来看,仟源医药和普利制药抗过敏药营业收入都在2020年出现下降,而在2021年开始恢复增长,2021年该业务各自的营收分别为2.00亿元以及2.94亿元。
4、抗过敏药营业成本对比
结合前面分析,两家企业的抗过敏药的营业收入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而两家企业的抗过敏药的营业成本变化趋势却一直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2021年仟源医药、普利制药的抗过敏药营业成本分别为0.24亿元、0.42亿元。
5、抗过敏药毛利率对比
对比仟源医药和普利制药抗过敏药业务毛利率情况,两家企业都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2021年,仟源医药、普利制药各自的毛利率分别为87.9%以及85.5%,两家企业该业务的毛利率都在85%以上,该业务盈利能力强。
三、研发投入情况对比
从研发投入金额情况来看,两家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整体在增加,主要与该行业的高技术属性相关,2021年各自的研发投入金额为0.68亿元以及2.70亿元;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2021年各自的研发投入占比为7.4%以及17.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