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现代教育论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

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

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试想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学生自然

也就不会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那么也就不会产生解

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就更加不用说培养学生强烈的对问题意

识的求异以及创造性思维。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

而不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

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

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在

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提升鼓励

G63A1003-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9082(2015)07-0256-01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

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是围绕着教学

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自以为这样做是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最高效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最好的方式殊不知这样做

是完全违背教学规律的。我们应该在今后的课堂上翻转课堂,

将课堂还给教学的主体一一学生,在备课中在教学设计上要围

绕教学目标,重难点但最最重要的处处围绕学生设计问题这样

才是正真的高效课堂。那么具体该如何才做呢?其实很简单只

要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

引导和鼓励、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是许多学生的难题,尤其是寻

找等量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我想你一

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培养能力,教给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技巧,于是他们

就不敢问、也不知怎样问;有的学生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

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是怕提不出“好

问题”会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

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还有许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

荼毒太久也就是已经习惯了教师做课堂的主体总是习惯于被

动的接受知识,常此以往已经不会质疑不会提问了,即便有时

产生提问的欲望也迅速被教师的权威震慑而不敢提问,当然教

师也有自身的问题,尤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限

制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不敢打乱教学程序,这样在无形之

中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的发展!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造成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了学生无问可问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教师问,学

生答,是天经地义的,只有教师才拥有在课堂上提问的权力。

学生只要记下教师给出的答案以及结论就可以了。同时,学生

与教师都只局限于一个问题只对应有一个答案的模式中,在这

样的教学中就会逐渐使得学生对教师给出的答案深信不疑,完

全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一些教师也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效率,尽可能的发

挥自己的作,课上全部内容就是解决老师所设定的问题,根本

没有给学生留出提问的空间和时间的,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课

堂模式影响,慢慢对失去兴趣,对问题的敏锐也逐渐麻木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批判与自我批判的能力)、表达与交

流的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看,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

识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是没有得到培养呢?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这种知识

的传递是单向的方式是单一的,即师授讲生受,学生接受信息

缺乏主动性和选择性。第二,教师提供信息的方式上有失偏颇,

信息多以陈述式语

文档评论(0)

秋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