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110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

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统计的

另一种表现形式: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2)回答问题:你还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一季度的平均气温相

差最小吗?

(3)合并统计图。

(4)比较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揭示课题

2、分析统计图

(1)观察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

(学生说出两者的不同点)

(2)引导学生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学生完成课本第110页的问题。

【评:在这里,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调

动已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认知与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复式条

形统计图这个新问题并理解它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他们从已有知识探

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P111“试一试”。

2、出示27—29届奥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

图获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评:这道题跟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

极性,让学习变得更有效。另外,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根

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解答有关的问题。本题设计的问题能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

变得更灵活。】

(四)小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

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

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

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

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

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

计了一道例题:“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两道练习:“泉

山小学兴趣小组参加人数统计”和“奥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这

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

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

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

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

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

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

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

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奥

运会部分国家金牌数量统计”和“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这两个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调查班级

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

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由于讲授这

一课时是借班上的公开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学生又是陌生的,因此

有时怕学生说的不到位扶的多了一些等等。

文档评论(0)

162****65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 擅长编写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