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件.pptxVI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核心内容

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1957—1976年,探索期间和文革期间经历了曲折过程。十年探索期间,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十年文革期间,错误地确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重要历史概念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改革开放、家庭承包责任制、“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特区等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2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3—1956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为主

经济体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提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2.八字方针

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5.要协调好农、轻、重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四、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农村体制改革:80年代初,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83年,撤销了人民公社,设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设立村委会。

(2)城市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提出过程:

①指明方向:1992年初,“南方谈话”,姓资与姓社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确立目标: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进一步完善: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基本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作用:

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②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迈进。

(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二)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14个):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4)开放内地(省会、沿江城市、沿边城市)

(5)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