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温专题知识讲座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

什么是暑温?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发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初以阳明气分热盛为特征,即初起高热,大汗,渴欲冷饮,脉洪大等临床表现。传变快速,易伤津耗气,多化火闭窍动风之变。显著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

显著季节性:《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详细指什么季节?雷少逸《时病论》“夏伤于暑者,谓季夏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现在发病季节:从六月下旬夏至开始,到九月上旬处暑。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

沿革:

首先《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暑。”———不但提出暑病病因是“伏寒发于夏”,而且确定暑病季节特点为夏至之后。《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弱燔炭,汗出散。”——暑病临床特点。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

2.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宋元时期,对暑病发展有了深入认识: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暑者····此夏间即病,非冬伤寒至夏发为热病也”。——把伤暑作为夏季感受酷热暑气而发病,认为与热病不一样。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

《丹溪心法》中戴思恭提出暑邪伤人有:冒暑,中暑,伤暑三者不一样,但均认为是感暑而得:“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著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张元素以动静而得分阴暑和阳暑,他说“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为阴证,中热者为阳证。”明代张景岳以受寒受热分阴暑和阳暑。他说“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也。”从而使暑病分类更趋全方面。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

5.明清时期,对暑病认识愈加深入。王纶《明医杂著》“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齿而入,难过包络之经。”——后世温病邪入心包理论开创先河。明末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提出,发于夏季热病,既有伏寒化热者,也有暴感暑邪为病者。清代喻嘉言“盖暑病乃夏月新受之病,岂有冬月伏寒春时不发,至夏始发之理乎?”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中提出夏暑发自阳明,暑必兼湿看法。6.相当于:西医中发生于夏季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感冒,以及热射病。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确立暑病病名。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

病因病机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

病因:本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暑热病邪。对于本病认识,历代有不一样看法。一是认为属伏气,一是认为属新感。现在认为:暑温病因应从感受夏季暑热病邪来认识。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

发病条件:外界为气候酷热。朱丹溪“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火也。”雷少逸“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病。”1.气候酷热+干旱无雨,——暑热病(温热病范围)2.气候酷热+多雨,湿热熏蒸——暑湿病(暑湿病范围)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

内在为元气亏虚体质虚弱,元气不足,或因在夏暑之时,劳作过分,汗出气伤,或饮食失节伤及正气,均可触及暑热病邪而发为暑病。王安道“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动,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极,于是受伤而为病。喻嘉言“体中多湿之人,最易中暑,两相感之故也。外暑蒸动内湿,两气交通而中暑。”——体内有湿者易感受暑邪。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

归纳暑温发生:暑温致病主因——外感暑热病邪暑热发病条件——气候酷热;元气素虚;饮食起居失节或兼受寒邪,湿邪内生。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

病理(一)发病初起: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二)传变传变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暑性酷烈,故发展快速,改变快而多2.因为火性燔灼,故易耗气伤津,致津气两虚或津气欲脱3因为暑气通心,故邪热易犯厥阴,致神昏,痉厥。4.暑热病邪内迫血分,可伤肺络引发咯血,还可引起斑疹,吐衄等症状。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

(三)后期

本病后期,邪热渐解,但津气耗伤未能恢复,同时还可兼有余邪留恋。1.气阴亏损,余热不净——低热不退,心悸,烦躁。2.痰热留于包络,机窍不利——神识不清,痴呆,失语耳聋。3.风痰瘀留阻经络——手足拘挛,肢体强直。4.阴血亏秏,虚风内动——震颤,强直性抽搐。暑温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

暑温兼湿及兼寒病理改变与普通暑温病区分主要表现在疾病初起:暑温兼湿——初起伴有湿邪困阻证候,在暑温初起见症同时见有胸痞,身重,苔腻等证候;暑湿兼寒——初起除发烧,心烦和脘痞,苔腻等暑湿内阻见症外,还有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等寒邪束表见症,即卫气同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