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批评.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

一、闳中肆外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

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

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

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

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

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

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

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

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

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

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

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

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

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

二、学养修文

但“德”是不是天生可致,文是不是因道生可不学而能?不是,韩愈在《原性》一

文中虽然提出了“性三品”说,在此说中,他认为人性是秉天命而成的,人性有上、中、

下三品,教育只能在等级差别之内发生作用,但并不是说因此就不需要教育和学习。教

育和学习的作用是:对于上品的人,教育能使其先天具有的仁义善性得到发扬光大,使

君为圣明之君,臣为忠孝之臣;对于中品的人,可引导他向上品靠拢,也可引导他向下

品靠拢,这部分人存在着被改造的可能性,教育和学习对这部分人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

这部分人占社会的大多数。但具体如何学养以修文呢?在《答李翊书》书中,作者着重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一)源正流清

韩愈自述他为文之初,在积累的过程中,“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这就是说要写好文章,不仅要积累,而且积累要纯正,源正才能流清。这里,他所说的

“三代两汉之书”,是指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只把“三代两汉之书”视为正源,这要结

合其人生经历和一贯的文学主张来加以理解。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那

时佛教泛滥,道教盛行,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反而削弱了。从政治、经济、

思想等各方面来说,唐王朝的统治开始动摇了。国家的多难,人生的不幸(指其因直谏

先后两次被贬),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造就了他敢于进取、勇于奋斗的良好品格。

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韩愈,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猛烈抨击佛老,极力维护

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力图改革齐梁以来那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发起了“古

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即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统一起来,写作的目

的要体现和宣扬儒家的仁义之道。因此,他这里所指的“三代两汉之书”也应该是指儒

家的经典著作。这,他在《原道》中说的很明白:“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

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

《易》、《春秋》;其法„„”

(二)入境浸思

怎样从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汲取清流作为自己的创作之源呢?在《答李翊书》书中,

韩愈说了这样几句话:“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这里,他强调

一个“入境浸思”以“内化察省”的过程。学习,要品味咀嚼,时时思考体会,要入乎

其境,进入庐山之中,才能感受庐山的氤氲之气。“入”是以“勤”字为前提,“处若

忘,行若遗”不管是“处”是“行”,都要不辍其思。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阐述了这

个“勤”字的重要。他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戏;形成于思

文档评论(0)

baekh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