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pptxVIP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目录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问题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支护与围岩的动态作用关系隧道支护结构及其协同作用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性分析0501020304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问题01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问题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包括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与围岩的作用关系以及支护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特点等3个方面,如图1所示.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和判别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基础,支护与围岩动态作用关系的深化研究是支护体系及其可靠性设计的前提,而支护结构与围岩作用体系的动力响应机制则是隧道结构抗震和耐久性设计的保障.图1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基本问题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围岩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尺度和空间条件下围岩能够自行稳定的时间,这显然与围岩的结构是显著相关的.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突出特点就是隧道结构体系承受一种超常强度和规模的外载作用,并且呈现周期性,而结构体系的响应模式和程度则取决于隧道围岩、支护结构以及两者的作用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动力作用的结果.隧道支护与围岩的动态作用关系隧道围岩变形和破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始于掌子面前方,而在得到有效支护以后其变形才趋于稳定,在此期间,各种不同形式的干预共同构成复合支护结构体系,并实现协同作用.核心问题围岩稳定性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研究的重点,它一方面是其他两个问题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特色和难点,那么,对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和稳定性判别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02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在隧道施工影响下,围岩发生应力调整和转移,通常伴随着变形与破坏.随着围岩变形的增大,破坏逐渐发展,围岩失稳范围增大,出现不同形式的破坏[1].围岩变形先后经历4个阶段,自掌子面前方开始,依次为缓慢变形、急剧变形、变形减缓和变形稳定,如图2所示.随着变形的发展围岩破坏范围不断增大,如图3所示.2.1隧道围岩变形及破坏特性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图3隧道围岩破坏区的发展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考虑松动区边界内外围岩稳定性的差异性,可将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丧失整体稳定性而无法实现长期自稳的松动区定义为浅层围岩,如图4所示.这部分围岩需要及时支护;在此范围以外,整体稳定性较好而且能够承担地层载荷的围岩则为深层围岩.若对深层围岩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护和干预则可保持其稳定性.显然,隧道围岩通常是由浅层围岩和深层围岩复合而成.2.2隧道围岩的复合结构特性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由于地层条件以及工程扰动效应的复杂性,围岩失稳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和阶段性特点,如图5所示.数值试验中不同阶段的围岩垮落高度见图6.每组围岩失稳后都将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平衡.突发性表明了围岩变形破坏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而阶段性则显然是围岩失稳和破坏的分组性特点,而处于同一组的围岩具有本质的共性特点.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对于复合隧道围岩,其载荷效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浅层围岩的“给定载荷”和深层围岩的“形变载荷”.复合围岩的载荷效应主要取决于浅层围岩的范围和对深层围岩变形的控制目标和标准.基于复合围岩基本载荷的理念,可利用图7所示的计算模型对支护反力进行分析.2.3隧道围岩荷载的确定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图9中载荷上限包络线各组深层围岩结构层失稳后支护所受最大载荷的变化情况,可由计算获得;载荷下限包络线则表示结构层尚未失稳时的支护最小载荷,与结构体系的刚度有关.实际工程中的支护结构载荷理论上都在上述网格区域,据此可获得不同围岩条件下的围岩特性曲线.

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复合拱的破坏形式上部垮落:在拱脚完好的前提下,复合拱结构承载主体向上移动,承载结构相较于初始状态更加稳定,塌方程度会阶段性趋缓,并最终稳定.下部滑移:该模式对复合拱结构带来两个影响,其一为拱脚失去支撑条件而破坏,其二为维持稳定的强力链不能构成完整闭合环而发生重组.以上两种影响共同作用,导致拱结构同时在跨度和高度上向外扩展.拱脚失稳:相当于拱结构的跨度增大,由于稳定的拱结构具有特定的高跨比,因此最终稳定状态的拱结构范围将大于拱顶破坏模式下的范围,复合拱拱脚会向两侧移动,之后,续随着上部围岩的破坏,高度再向上移动.上述破坏模式对应于3种不同的复合拱失稳模式,其中后两种模式都带来拱脚的破坏,拱脚破坏会使得复合拱结构跨度增大,从而导致最终稳定状态范围比第1种情况更大,由此可以推断在围岩稳定性控制过程中,拱脚的控制是关键,也是控制最终破坏范围的最有效手段.2.4复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载荷特点

支护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84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