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2).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末作业考核

《人体解剖生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根据你的判断,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40分。)

1、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型的变化。(×)

2、感觉神经系统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态平衡,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

4、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5、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感觉和知觉(×)

6、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叫做去极化。(×)

7、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引起了K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而发生的局部电位.(×)

9、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完整,但是传导速度减慢。(×)

10、从发展的顺序看,躯干的生长早于肢体(×)

11、对声源方向的判定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12、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3、感受器的唯一作用就是换能作用。(√)

14、视杆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视紫红质。(√)

15、舌头两侧中间部分对酸最敏感。(√)

16、声音传导中的骨传导在通常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17、下丘脑合成并释放调节性多肽,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调节其内分泌功能。(√)

18、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器官。(√)

19、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20、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甲状腺激素虽然属于含氮类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类激素类似,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

2、20世纪60年代Von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答: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再以行波的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即靠近卵圆窗处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

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

3、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答: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解释)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这时k+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三、论述题(共30分)

1、什么是条件反射?什么是非条件反射?论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

【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本词条与词条“反射(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含义相同。

【联系】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如果只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可以设想,机体不能只依靠食物掉入口中才引起吃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上遭受伤害时才引起防御动作。实际上,在生命活动中,单纯的非条件反射是不存在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区别】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前者的数目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

文档评论(0)

祝秀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