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整理.doc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0

高考历史易错点

一、中国古代史

(一)商周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分封制未实现中央集权

【易错点拨】

分封制下,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因为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可能会逐渐疏远,诸侯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力就会减弱,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2.分封制割据中孕育统一

【易错点拨】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为分封割据埋下了隐患。

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点拨】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实施;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

4.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点

【易错点拨】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国家权力与宗族、家庭关系结合,“家国一体”;

(2)政治制度等级森严;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商周君主权力;

(4)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5)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

(二)秦至元政治制度

1.郡县制最早不是出现于秦朝

【易错点拨】

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2.封国制在汉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易错点拨】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在关中地区推行郡县制,关东则实行封国制。在封国制下,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各封国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努力发展生产,这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诸侯国在平定诸吕叛乱中,也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察举制一定程度使阶层固化

【易错点拨】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建设的需要。但是,察举制容易形成荐举人与被荐人之间的利益集团。此外,察举制下,被荐人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受到重视,而地方豪强大族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这容易使阶层固化。同时,地方豪强势力的壮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4.汉刺史权力由监察向行政转变

【易错点拨】

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汉代维护中央集权的有力手段。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集权,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5.三国两晋南北朝孕育统一因素

【易错点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1)百姓渴望统一,统一为民心所向。

(2)各政权的统治者为维系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他们与迁入地居民通婚,各民族间联系更加密切,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各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为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

(5)曾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前秦、北魏、北周等。这是走向统一的重要步骤。

(6)儒家文化重视大一统,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倾向于用儒家文化治国,具有大一统的意识。

6.九品中正制实施中也曾重视才能

【易错点拨】

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参与中正的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士族完全把持了官史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底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7.唐朝藩镇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易错点拨】

唐朝中后期,中央势力衰微,藩镇林立,中央无力消除藩镇,但藩镇之间、藩镇内部矛盾重重,并没有强大到对中央形成绝对压制。因此,林立的藩镇和中央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唐王朝在这种现实下,也不断调整对藩镇的政策,如对节度使进行笼络等,其统治也在藩镇林立的情况下延续了上百年。

8.宋代官僚体制运行中的理性色彩

【易错点拨】

两宋时期,设官分职体制中的理性化精神日益显现出来。官、职、差遣的分离,在缓和矛盾、着眼效率的同时,确立了职级与事类的分立体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

9.科举制下世家子弟仍具入仕优势

【易错点拨】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