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书》到《论语》——儒家“君子”范畴的转变与固定.pdfVIP

从《尚书》到《论语》——儒家“君子”范畴的转变与固定.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尚书》到《论语》——儒家“君子”范畴的转变与

固定

固定范畴,指形而上学的凝固的、不动的范畴。“君子”范畴的固定经过了

一个流动过程,其由社会等级指向转变为道德层面指向,是在周初—春秋时期完

成转变的。本文试以先秦经典中的《尚书》《论语》为典型,对比讨论“君子”

范畴的固定过程及其意义。

一、“位”致君子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它贯穿经、史、文等多个领域,影响中国几

千年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许多范畴都来自《尚书》,譬如“君子”:

《尚书·酒诰》中说:“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以“君子”来尊

称大小官员等有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男子;《尚书·无逸》中说:“君子所,其

无逸。”以“君子”指代统治阶层的贵族男子;《尚书·召诰》曰:“予小臣敢以

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此处“君子”词意与前二者相近。

可见,从语言学角度观察,至迟在殷周之际,《尚书》中的“君子”二字已经由

“君”“子”两个单音词的连用,衍生出一个固定使用的复音词,并被赋予具体

而确定的含义。

在我们研究思想史时,关注到的任何一个哲学范畴,其源起都是值得仔细考

究的重要命题。从现有的可信史料来看,在殷周之际以前所存有的甲骨文与铭文

材料中,都未见到“君子”作为复音词的使用。复音词的使用,这本身也是语言

成熟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那么,到底是什么催生了“君子”一词及其思想

范畴在殷周之际赋型呢?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没有一个思想概念会是无缘无故、突然而然地从

天而降的。语言本身是一种音与形的符号,是意识的代码与化身,其产生与演变

必然伴随着物质生产的基础与社会思潮的交锋。历史发展的进程即贯穿于此。

首先,我们来看“君”“子”两个单音词的含义。“君”者,尊也,从尹从

口,发号施令;“子”者,滋也,类指产物,后指“子嗣”“宗子”。“君”“子”

二词的单独使用在甲骨文与铭文材料中多次出现:

“辛巳卜,疑贞,多君弗言,余其ㄓ祝庚匄。九月。”(《甲骨文合集释文》

24132)

[2]

“辛未王卜曰:余告多君曰:朕卜又崇。”(《合集》24135)

[2]

“庚子卜,觳贞:帚好有子。”(《合集》13926)

[2]

“癸未卜,觳贞:帚姘有子。”(《合集》13931)

[2]

可见,在甲骨文片辞中,“君”与“子”两个单音词已经有了确定词意并被

纯熟使用。“君”指尊者,“子”指子嗣。“子”是怎么与“君”衔接起来,并

固定组合成一个指代拥有“地位”与“权力”的统治阶级男子的新词——“君子”

呢?这就要追溯到从殷到周时期继统法的变迁。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自成汤立国以来,传位世系如下:

商汤逝世,立子外丙为帝;外丙逝世,立弟中壬为帝;中壬逝世,立兄太丁

之子太甲为帝;太甲逝世,立子沃丁为帝;沃丁逝世,立弟太庚为帝;太庚逝世,

立子小甲为帝;小甲逝世,立弟雍已为帝;雍已逝世,立弟太戊为帝;太戊逝世,

立子中丁为帝;中丁逝世,立弟外壬为帝;外壬逝世,立弟河亶甲为帝;河亶甲

逝世,立子祖乙为帝;祖乙逝世,立子祖辛帝为帝;祖辛逝世,立弟沃甲为帝;

沃甲逝世,立祖辛之子祖丁为帝;祖丁逝世,立沃甲之子南庚为帝;南庚逝世,

立祖丁之子阳甲为帝;阳甲逝世,立弟盘庚为帝;盘庚逝世,立弟小辛为帝;小

辛逝世,立弟小乙为帝;小乙逝世,立子武丁为帝;武丁逝世,立子祖庚为帝;

祖庚逝世,立弟祖甲为帝;祖甲逝世,立子廪辛为帝;廪辛逝世,立弟庚丁为帝;

庚丁逝世,立子武乙为帝;武乙逝世,立子太丁为帝;太丁逝世,立子帝乙为帝;

帝乙逝世,立子帝辛为帝。

[3](P139)

可见,在殷商一开始的继统法中,传弟与传子一样具有正统效应。中丁之后,

甚至一度因为贵族争立诸弟及诸兄弟之子而出现“九世之乱”。

之后,随着农耕文明的渐渐成熟,传子制度,尤其是嫡长子继承制被慢慢地

确立起来。《史记·殷本纪》在记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