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板块的教学尝试与思考 论文.docx

“你知道吗”板块的教学尝试与思考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知道吗”板块的教学尝试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专设了“你知道吗?”板块。人教版教材(2013年版)共编排有68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它们通常只作为数学阅读简单处理,甚至忽视这部分内容,其教学价值鲜有发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该板块内容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努力让数学课堂也能有“文化味”。

【关键词】

你知道吗,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专设了“你知道吗?”栏目。以人教版教材(2013年版)为例,教材中共编排有56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知识。虽然教材编写意图明确了“你知道吗”教学价值,大部分小学生对其也很感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认识不够,有的只作为数学阅读简单处理,有的选择忽视这部分内容,鲜有教师发挥其教学价值。

我们数学教材中主要呈现的都是定义、规则、方法、思想等静态的数学知识。

如何彰显知识背后那“活力十足”的数学文化价值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它们的魅力呢?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深入挖掘“你知道吗?”这一板块里提供的大量数学史料中的文化内涵,不失为一条捷径。

如何深入到每个“你知道吗”教材编写意图里,积极发掘其数学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这些数学文化内容以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切入教学,为数学课堂增色添彩,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课堂上所做的尝试,谈谈我的思考:

在人教版教材(2013年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中,教材编排了一则“你知道吗”。

在教学中,我深入挖掘这篇“你知道吗”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在两节不同内容的数学课上,巧用“你知道吗”,使数学的课堂得到有效地拓展和延伸。

【教学尝试片段】

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例题的教学和对应练习完成后,我出示了这则“你知道吗”,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信息编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应用题:一根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它一半的一半,第三天再取它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第三天取的长度是多少尺?师:你能快速解答吗?

很快就有同学报出答案: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的?

生:一尺的一半就是尺,尺的一半就是尺,尺的一半就是尺。

师:老师听懂了,可是我看到还有不少同学没想明白,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弄懂吗?发言的同学先挠挠头,然后想了想说:“画图最简单”

师:你给同学们提了个好建议,我们都来画一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学生们纷纷动笔,画出线段图,很快就理解了答案为什么是尺

【教学思考】

教材在这里编排了一则“你知道吗”,必定是和分数乘法应用题相关联,于是我在完成例题和相应练习后,利用“你知道吗”给出的信息,让学生通过编题、解题、画图加深理解这几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一次对课堂教学内容地有效延伸,但是我认为仅仅利用这则“你知道吗”来练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并没有充分挖掘出它的数学价值。在后面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我再次利用这则“你知道吗”,来展开教学。

【教学尝试片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的例2

如果直接出示例题,很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这是计算技巧的学习,实际上数学广角编排的目的是借助例题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将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出示“你知道吗”。

师:一尺之锤,日取其半,是什么意思?

生:一根一尺长的木棍,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样一直取下去。

师:能够取完吗?

生:永远也取不完。

师:这根木棒的长度是有限的,为什么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呢?谁能想办法尝试证明一下呢?受到文中信息的影响,学生很快想到用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根木棒,然后画线段图来验证。

师:可以把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除了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师:为了方便画图验证,同学们可以用一条线段、一个圆或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单位“1”,在这三种图形中任选一种,画图感受、验证“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在平均分到6、7次之后,剩余的量就很少了,在图上标注也很困难。这时,我展示几幅画的较好的作品。

师:随着平均分的次数越多,取走的量也越来越多,剩余的量就越少,最终会全部取完吗?学生有了画图的直观感受:每次都是将剩下量的平均分成两份,只取其中的一份,还剩余一份,因此永远也取不完。这样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万世不竭”。

二、把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领悟算理。

师:尽管永远也取不完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