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说与沉默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从文学角度建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记念刘和珍君》作为一篇悼念性散文,与一般文学作品有所不同的是。作者鲁迅热情地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记念刘和珍君》既是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也是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深沉号角,更是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学生在文本研习中,既要深刻认识革命历程,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懂得作者饱满热烈、爱憎分明的情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2.鲁迅作品特点:“看与被看”“离开与归去”“言说与沉默”,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抑或是杂文,鲁迅先生展示的似乎永远不是单一维度的思考,而是更复杂更深层的反思。鲁迅的散文理性与激情并重:往往用最冷峻的语言表达最炽热的情感,即爱与憎交织,冰与火交融。许广平在《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中谈及,“《记念刘和珍君》‘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心坎里的哀痛,是表达了革命者致情的文字’”,同时处处是对革命烈士牺牲的意义的理性思考。作者时而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反复说“可我实在无话可说”处处矛盾,

这种看似矛盾的独特语言风格充满了力量,读来震撼人心。

二、学情分析

“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似乎鲁迅先生成了学生无法跨越的一个障碍。事实上中学教材中所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闰土》《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以及高中的《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内容明确,主旨清晰,情感鲜明。(学生在面对鲁迅作品时遇到的困难究竟源于何处?为何会对鲁迅产生畏惧心理?)

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因于鲁迅作品中那些独特的词语和意象,他有意地破坏语言的规范,创造出一种反语法、恐怖修辞,让本来似乎明确的话语变得扑朔迷离,似是而非。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构成了挑战。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围绕文章内容、结构、主旨进行概而微的一些分析讨论,流于表层,看似已经明白,其实是没有深度的思考无法提出更多疑问。长期以往,语文教学成为识字课,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进而觉得语文课可有可无,对学业提高没有半点帮助。鉴于此,本堂课的设计更加注重对文本本身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从语言本身入手,深入剖析鲁迅作品中的独特元素和深层情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三、研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深入讨论,品味鲁迅散文语言的精妙之处,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鲁迅散文独特的写作风格。

2.运用对比鉴赏的方法,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特质,及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风貌。

3.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研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讨论,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鲁迅散文的写作风格。

2.对比鉴赏,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3.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五、研习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3.问答法

4.表演法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研习过程

(一)依托文体,把握情感

作为一篇悼词,本文的情感主基调应该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

总结:悲、爱、恨、痛、苦、哀.......本文爱恨交织,情感复杂,试着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作者这样炽热感性与冷静理性的情感表达呢?

(二)品鉴矛盾,透视情感

1.“是与不是”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第6段)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第6段)

思考:作者为何如此矛盾?

总结:确实,说她是那是客观身份上的确立,说不是那是作者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站在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连的高度评价刘和珍们的伟大与崇高。

2.“言说与沉默”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2段)

“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

“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第3段)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5段)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5段)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12段)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第13段)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第22段)

思考:一篇“记念”的文章自然是要“写一点东西”的,为何作者又反复说自己“无话可说”?

总结:无话可说是烈士的惨死、当局的凶残、文人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