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监督.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unshine

论网络舆论监督

兰绍江

内容提要: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政治生活方式。人民群众通

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

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是宪法赋予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

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

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

2003年,沈阳刘涌涉黑犯罪团伙案件在审判过程中一波三折,引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网上

大讨论。虽然此案已告终结,但它造成的舆论效应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在刘涌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严惩

黑社会犯罪的鲜明意愿,最终导致了最高法院对刘涌案件的再审。所谓“网络舆论监督”,

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

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互联网”成为民意表达的最佳手

段。

一、从刘涌案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

1、

民意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刘涌涉黑犯罪集团案堪称建国以来罕见。众所周知,黑社会

犯罪危害之严重非其他犯罪所能比拟,为各国政府之大患。我国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势力虽刚

起步不久,但来势凶猛,国家对此已经确定了“露头就打,从重从快处罚”的方针,这是一

个负责任的政府深得民心的举措。刘涌集团危害一方十几年,终于绳之以法,自然为国人瞩

目。当辽宁省高院以含糊其辞、“莫须有”的理由将刘涌死刑的一审判决改为死缓,尤其是

部分“知名教授”违背民意、以权威面目书面干预审判活动的曝光,激起了国人的愤怒,引

发民众投入一场空前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爱憎分明的人民意志得到充分表达:①对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首恶必须严惩,决不允许假借“人道、人权”姑息养奸;尽管个别“权威”

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并不是很严重的罪,这样的案件到了美国可能判无罪,不是判死

缓的问题云云[注],但人民不信邪,他们知道孰轻孰重,他们更不会用美国的法律来断中

国的案子。

“刘涌不死,民心死”,一语表达了人民对黑恶势力的深恶痛绝。②维护司法公正,不允许

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干预司法审判活动。有的

“专家”断言判处刘涌死刑是我国一贯重刑思想的体现,民众的态度是媒体片面引导的结果,

是用感情代替法律;更有人建议最高法院改写辽宁高法判决中“不能从根本上排除公安机关

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的模糊词汇,明确“认定刑讯逼供的事实,并且按照有关司法

解释,不将刑讯逼供取得的口供作为定案的依据”,(笔者注:接下来就要追究公安、检察机

关办案干警的罪责了!)说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和对司法尊严的维护。”[注]但是,从2000

年7月刘涌案发到3年后刘涌被终审判决,公众对刘涌案的关注一刻也没有停止,“百姓心中

有杆秤”,可以说,刘涌案件的审判,直接关系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这次参与讨论人员范围

之广、人数之多,感情和理性几乎都达到极致,正是如此,才避免了黑白颠倒和无限放纵。

sunshine

sunshine

这充分说明,正义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懂法、而且最理解法律的宗旨。

2、

正义存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刘涌案的二审改判曾一度使人们对司法公正产生某种怀

疑;但最高人民法院正视全国人民的质询和呼声,依法对刘涌案提起再审,并最终维护了正

义。人们看到我国的司法敢于从容面对公众的监督和批评,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维

护了法律的权威。正如有位法学博士所言:再审本身是一个进步,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反映

了法律对民意的一种尊重,从中可以看出法律并非只有程序正义而没有实质正义,严格执行

根植于民意的法律并接受民众对于法官是否严格执法的监督,才是法官对民意最好的尊重

[注]

。刘涌一案的再审充分说明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对民意的尊重。人民对司法

公正的有效监督,又产生了一定的警示作用:法律是一定形态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因而法律必须代表最大多数民众的意志,司法又必须在

人民的监督下公开、公正进行。如果法律抛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部分“权威”

强加给人民的信条;如果司法活动不受人民的监督而失去公正,那末法律就将失去在民众中

的权威。

文档评论(0)

157****9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