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docx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第5讲 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的常见题型:

由上面表格,我们不难可以看出,概括题的常见题型有:

(1)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原因;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写作意图;

(4)梳理行文思路。

二、归纳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答题思路归纳】

三、归纳概括题注意事项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3.注意抓住各个文段中的中心句,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4.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要点,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5.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题一:2022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采苓子传

(明)宋濂

采苓子者,名濂,字仲德,姓郑氏。浦阳白麟溪人。颇潜心于《易》,人不能知,谓其善别药,荐为医官。采苓子曰:“吾闻诸礼,医虽良技,不得与士齿,吾能安于医邪?”竟弃去,放情丘壑间,被古冠服。一苍头①持九节筇随其后。采苓子或坐石支颐,历玩烟岫②;或箫歌于云水苍茫之中,其声激烈,如出金石;或入走蓝山③泽畔,采苓而采之,心旷心冲④,外物之胶葛⑤者,悉不足以参其内。年愈五十,髭须皆黑,无华皓者。或曰:“采苓子其隐者欤?古之幽人狷士,凡欲寄其高情远韵者,莫不餐菊而纫兰。”采苓子曰:“以苓为事,殆类是欤?”或曰:“采苓子非隐者欤?苓乃大苦,有和药之功焉。其将出而医世,采苓所以志之欤?”采苓子笑曰:“谓予为隐耶,吾从而隐之;谓予为非隐邪,吾从而非隐之。隐固非也,非隐亦非也。大块⑥既授我以形,显之、微之、潜之、昭之,一将听之。苟参之以人焉,则神分不全矣。神分则真漓⑦真漓则道戾道既戾则吾将觅我且不可得况听为隐与非隐者邪?”金华宋濂闻而异之,因与采苓子游,同步白麟溪滨,见其目光炯炯,射松桂上如月,疑其有道。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

[注]①苍头:老仆人。②烟岫:烟云缭绕的山峰。③蓝山:九蓝山。④冲:充实。⑤胶葛:错杂的样子。⑥大块:大自然。⑦漓:薄。

19.采苓子(郑濂)在回答两个“或曰”后,是怎样表达他的观点的。请简述之。(4分)

20.古人有“隐”与“不隐”的人生选择,联系我们学过的教材内容,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

19.或曰一,认为采苓子是隐者,或曰二,认为采苓子不是隐者,各有理由和推测。采苓子的回答很巧妙,说我隐,我就是隐者;说我不是隐者,我就不是隐者。为什么作出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呢?采苓子有自己的思想逻辑,他是这样表达观点的:先是从“我”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自然赋我以身形,有的显明,有的细微,有的隐藏,有的昭彰,这都由自然而定,我要听从自然的;再是从“我”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如果社会上的丑陋的行为和思想参杂进“我”的思想中,则我的灵魂就离散而缺失了,“我”的真性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也失去了,这样就谈不上隐还是不隐了。

第5讲-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概括(解析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评分说明:角度2分??分析2分

20.隐与不隐,情况复杂。比如,陶渊明躬耕田园,常被认为是“辞官归隐”,其实,他仍然关注社会,不同于深隐林泉,学道求仙之士。他“隐”的是求官出仕,不隐的是自然之真,对人生与社会有美好的追求。(如果举王维为例也对;只答陶渊明“辞官归隐”也对。)

评分说明:举例2分??分析3分

参考译文:

采苓子,名濂,字仲德,姓郑。是浦阳白麟溪人。很专心于《易》(的理解与研究)。(但)人们对此不了解。只说他善于辨识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