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模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模型研究

作者:韩晓虎曹丽勇

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期

韩晓虎曹丽勇

(河北管理干部学院石家庄050031)

摘要:论文以网络舆情中帖子总量、发贴人数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相应的连续函数,然

后用此函数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进行模拟,再利用离散化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本文为网络舆

情预警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管理者提供预警和辅助决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舆情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3791(2012)01(c)-0010-0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成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

好平台。网络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从而改变了由国家完全控制

所有信息资源的格局,媒介霸权时代终结。网络舆论正成为社会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网络舆

情甚至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引领社会舆论走向的主导力量,并且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出现共鸣。

如果网络舆论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后,那么它所蕴涵的能量会急速释放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更倾向于通

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网络舆情最快速、最真实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舆情态势,是

社会舆情的重要表现,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有目共睹,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例

如官员腐败、暴力拆迁等等。由于网络的自由化、虚拟化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借题发挥通过

网络散布谣言、制造事端以及网民发表一些非理性、过激的言行,这些对我国政府的执政增加了

难度,提出了考验。

1网络舆情发展模型研究

由于我国用几十年就发展到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的程度,快速的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没有现成

的经验可以借鉴,导致我国的法律的发展不太健全,同时市场化、城市化的长期性决定着社会矛

盾会一直存在,所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合理的预警非常有必要。近些年来,一

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一些重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4]。

“2009年上半年中国舆情报告”[5]中指出网络舆论热点话题衡量的基本指标由5个维度

构成。

时间维度:反映某一议题的舆论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现在某一议题每天呈现

的帖子的总数变化)。

数量为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的多少(总帖子数和平均每天的帖子数)。

显著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在论坛总帖子中的比例。

集中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在不同网友之间的分布。

意见维度:反映某一议题帖子各种不同意见的分布情况。

本论文主要侧重以数学模型来说明反映时间维度和数量维度变化的帖子的相关变化:

模型1:设为与某一议题相关的帖子总数,回帖率为r。

2结语

网络今后更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存在将对我国政府管理增

加难度,并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应对网络

舆情的主要处理方式就是对相关的论坛进行删除或者关闭,但我们认为网络作为现在非传统的主

流媒介是大众与政府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政府管理人员不要轻易决定删除或关闭某一论坛。当

然对于那些造谣生事的言论要毫不留情的进行删除,以免负面的非理性的言论把正面的合理的言

论冲淡稀释。因为有些问题用传统的上下级管理方式很难发现,所以要通过网络舆情发现问题查

找不足,然后返回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人民的问题以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政府可以减少

类似删除或关闭以权管理等,而多用以德管理,依法治理,促进网络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谢海光,陈中润.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2006:95~100.

[3]刘雁书,方平.利用链接关系评价网络信息的可行性研究[J].情报学报,2002:401~406.

[4]李红莹.试分析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传播互动研究[D]2007.

[5]喻国明,李彪.2009年上半年中国舆情报告[J

文档评论(0)

151****0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