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侧(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VIP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侧(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公元1440﹣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谷登堡为每个字母与每个符号制作出了一个钢片,然后压在软铜块上,形成一个铜模。在此基础上,他又发明了一种手铸工具,将铜模放置在其中,把熔化的合金倒入铜模中,字母与符号即可产生。后来为了解决配套印刷的印墨从哪里来的问题,谷登堡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后来,他又发明了螺旋式手板木质印刷机,谷登堡铅活字印刷新时代自此拉开帷幕。谷登堡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程反映出()

A.对中国雕版印刷术的传承和发展

B.科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C.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D.积极开拓创新和实践探索精神

2.公元1455年,德意志人古登堡曾让学徒带着十几本《圣经》到城外找一名书商交货。学徒出城门时遭遇搜查,守卫发现其携带了数十本《圣经》后立即将其以盗窃罪的名义扣押。古登堡前往城市法庭解释后其学徒才得以释放。古登堡学徒被扣押的经历反映了()

A.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B.城市自治遭受打击

C.技术革新冲击旧观念 D.宗教改革正在酝酿

3.1912年7月,京师图书馆规定:“无论士农工商军界暨女学界,皆得入览”“惟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1917年又作出“阅览室设有投函箱,阅览者如曾见有用图书为本馆所未备者,希即投函相告,本馆当量财力之所及,尽先购买”的许诺。上述举措()

A.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开展的需要

B.为开启文化大众化提供了保障

C.体现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

D.意欲构建适应时代的价值观念

4.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英国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5.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践行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此影响下,各省竞相创设乡村师范。这有助于()

A.中等学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C.全民扫盲运动的开展 D.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

6.1950年至1952年中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这项工作是通过取消文科学院和把较大的大学中的文科和自然科学的系剖分开来组成新型的综合性大学,旧大学保留下来的系、学科和学院重新组成独立的技术学院。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D.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7.晚清《申报》招生广告的变化趋势(如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速成教育是教育机构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阶段广告总量激增,实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上述变化反映了()

A.广告日益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B.国民主要关注的是医学教育

C.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制度层次

D.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化的深入

8.十九世纪末,我国的中高层次教育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时人仍然发出“然能制器者有几人乎?能译书者有几人乎?能海战者有几人乎?能熟习商情者有几人乎?”的质疑,这反映了当时()

A.基础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B.新型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C.政府新型教育建设缺失

D.西学开始冲击传统观念

9.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这个时代嘹亮的口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口号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体育口号的变化表明()

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C.竞技体育的市场化

D.国民体育观念不断发展

10.1953年,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选调了全国200多位优秀的教育干部,筹建包括叶圣陶、吕叔湘、华罗庚等著名学者在内的编写委员会,历经四年努力,于1957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教材供全国中小学使用。上述重要举措意在()

A.满足工业化对优秀人才需要

B.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C.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11.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博洛尼亚,法律日益受到重视。11世纪,以法学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大学最初的形式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成员“交会费,违章要受罚,这与行会的情形相同”,大学仿效行会学徒制来制定称谓。彼特拉克、哥白尼都曾在此学习。由此说明()

①大学的出现适应城市需求

②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借鉴

③大学由行会行使管理之责

④大学为欧洲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图(局部)可以推断: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