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总论;
;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体现、诊断、治疗,同步兼顾流行病学和防止措施的研究,以求到达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
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二、感染过程
的多种体现;
㈠病原体被清除
㈡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
㈢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
㈣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
㈤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
;(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人人体后,可被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也可以由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积极免疫(通过防止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二)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浸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变化,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感染后,大多人获得不一样程度的特异性积极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健康携带者。;(三)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仅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且通过病原体自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体现。感染后,病原体清除,感染者获得巩固免疫。小部分则转变为恢复期携带者。;(四)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
按发生于显性或隐性感染——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者称为潜伏期携带者。
按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以三个月为界——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但并非所有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五)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局限性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一样之点。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上述感染的五种体现形式在不一样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一旦出现,则轻易识别。并且,上述感染的五种体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变。;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原因。致病能力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侵袭力
(二)毒力
(三)数量
(四)变异性;(一)侵袭力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人体。有些细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才能定植下来生产肠毒素或引起感染。有些细菌的表面成分有克制吞噬作用的能力而增进病原体的扩散。;(二)毒力
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构成。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通过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等。;(三)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但在不一样传染病中,则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异很大,如在伤寒为10万个菌体,志贺菌仅为10个。;(四)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原因而产生变异。一般来说,在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如卡介苗;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
1.天然屏障
2.吞噬作用
3.体液因子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并且是积极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互相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来介导。;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一)发热
发热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所特有。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及其产物等)进入体内,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ho -流产护理指南.pdf VIP
- 创新与创业管理-孙喜-0403技术创新战略:干前学与干中学.pptx VIP
- 大疆 DJI Mini 4 Pro - 用户手册 v1.0.pdf
- [教学设计]齐鲁书社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全册精品教案.pdf
- 《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思政).docx VIP
- 创新与创业管理-孙喜-0103创新型企业I:理论.pptx VIP
- 信永中和在线测评题库.pdf
- 创新与创业管理-孙喜-0512中国式创业II:独特性分析.pptx VIP
- GBT50417-2017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四川省第三届诗词大会】(五六年级组)试题附有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