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轼在徐州期间文学创作思想研究
摘要苏轼在徐州任知府期间,受地域文化氛围、人生
遭遇的多种影响,其思想更加成熟圆融,对儒道的思考和认识达到
了更高程度的融合。这种思想的转变,影响了苏轼文学创作风格的
转变和深化。
关键词:苏轼徐州“寄遇”思想创作观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一苏轼在徐州期间的生存环境及心路历程
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轼调任徐州知府,进入了他的“徐州
时期”,林语堂先生称之为“黄楼时期”。这一年,苏轼开始了他的
“真正的生活”。
熙宁四年(1071)六月,夹在新旧党争旋涡中的苏轼乞补外任,
离开了危机四伏的汴京。年轻气盛的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做地
方长官的副手,这多少限制了他的才华施展。熙宁七年(1074)六
月,苏轼改差知密州,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此地贫穷而偏远,
也不是他施展行政才能最好的舞台。三年后,另一所城市——徐州,
与苏轼相遇,并成就了这位文化巨人生命的丰富和绚烂。一年零十
一个月的“苏徐州”,于元丰三年(1080)才得以“充实、完满、
练达、活跃、忠贞”地走向他的“黄州时期”,去实现其文化人格
的再一次升华。
北宋时的徐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为南北之襟要,京东
之门户,而且物产丰富,出产黄冈岩、煤、铁,“地宜菽麦,一熟
而数岁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列为古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
风物秀美,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民风淳朴。入徐作官,进则经世
济民,退则休养性情,徐州的一切在苏轼眼中都充满着魅力。密州
卸任后,苏轼先差知河中府,后又接改知徐州,受命后他欣然前往。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
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
交游胜绝古城隈。(《诗送交代仲达少卿》)
这是苏轼抵徐后所作的第一首诗。熙宁十年(1077)春,原徐
州知州傅尧俞因“失察”而被罢官,由徐州通判江仲达署理知州,
他向新任知州苏轼移交公务后即调离徐州。苏轼赠诗送行,给予江
仲达极高的评价,这其中难免官场上的礼节和文人间的客套,但仔
细品读,诗中也浸润着苏轼对这座城市天生的喜爱和施政为民的期
待。密州任内忧国忧民的无限惆怅和踌躇满志的无以施展,已然在
徐州找寻到行动的空间、情感宣泄的载体。“极目扁舟挽不回”,这
既是苏轼对江仲达的赞颂,也是为自己立下了未来行动的标杆。
徐州任上的苏轼,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的
天性中有自由放达的诗人气质,却并不防碍其处理实际事务的才
能。”他干练、果敢、乐观、亲民,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实干家;他
喜游览,性不羁,“冈头醉卧石作床”,引起“路人举首东南望,拍
手大笑使君狂”,给人奔放和热情;他才情横溢,胸有成竹,随物
赋形,笔带风雷,留下了大量令人激赏的诗文;他深谋远虑,审时
度势,高瞻远瞩,《徐州上皇帝书》尽显了战略家的风采和思想家
的洞悉力。“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才子秦观一语道
破了苏轼在徐州展现出的种种魅力。
苏轼注重养炼,善于吸纳,具有极高的心智,儒、释、道三家
互补,挥洒出熠熠的人格光芒。苏轼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学习
和接受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他一生立身处世的根本;
面对佛道思想,他则经历了从顺其自然而习之,到积极主动地批判
吸收,促成儒、释、道三者融合的最终实现。苏轼在徐州期间,其
思想发生了从以儒为主到儒道兼善的转变。
其实,儒、释、道思想纵贯苏轼的一生,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
中,他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而已。入徐以后,受到地域文化氛围、人
生遭遇的多种影响,苏轼思想更加成熟圆融,对儒道的思考和认识
达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
二“吾生如寄耳”的人生思索
抵徐之后,苏轼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了新的思索和总结。在
苏轼的诗集中,先后有九处用了“吾生如寄耳”一句,显然,“寄
寓”思想是苏轼对人生的基本判断。按时间顺序,他首次提出这一
思想是其在徐州创作的《过云龙山人张天骥》一诗中:“吾生如寄
耳,归计失不早。故山岂敢忘,但恐迫华皓。”与此同时,他在徐
州创作的《宝绘堂记》中也明确提出君子当寓意于物的思想。苏轼
在徐州期间所提出的“寄寓”思想明显受到庄子的影响,庄子把人
看作是自然造化的产物,在天地时空的无限变化中,人只能存在于
一个有限的时空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龙泉驿房地产市场分析939212080.pdf
- 技术革命引爆产业升级.pdf
-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培育.pdf
- ARP病毒攻击原理及改进的防范算法.pdf
- 兰大行政法学2012秋第一套作业.pdf
-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分析.pdf
- 国内校长课程领导力研究综述.pdf
- 网络课程是公共选修课改革方向.pdf
-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舞蹈教学.pdf
- 社会调查的哲学思考.pdf
- 计及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动态电价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研究及解决方案.pdf
- 浅谈电动汽车充电桩绝缘智能化自检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pdf
- 浅谈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布局方案评价方法.pdf
- 浅谈基于弹性响应的电动汽车快充电价定价策略 汽车充电桩有序充电.pdf
- 浅谈光储充一体化社区的有序充电策略及解决方案.pdf
-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2022版).pptx
- 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患者血液管理指南.pptx
- 下尿路修复重建移植物应用规范中国专家共识.pptx
- 中国儿童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