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之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初探》.docx

《基于核心素养之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核心素养之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新探

——让语文课堂学习真正联结思考

【摘要】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等同于答案单一的、无效的简单提问,它是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内,教师设计并布置的一个学习任务。这个任务能够呈现思考过程,提升思考深度,延伸思考广度,修正思考高度的,能够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的,触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学习任务,将语文学习文本与学生是思考进行有效联结,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从而积累、感悟、沉淀,最终形成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思考过程;思考深度;思考广度;思考高度

【正文】

阅读教学中稍复杂问题的设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指起引领作用,能引起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能够触发学生进行理解、探究的学习任务。

回想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谁和谁的故事……每天,我们的学生都在直面这样单纯、简单,结果唯一的语文问题。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1越简单越纯粹的问题,越无法指向学生思维深度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偏重于知识与是非观念的培养;语文课堂,需要“复杂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分析、判断、重组,促使文本的阅读学习与思考真正产生联结,在深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一、画画促理解,呈现思考过程。

提到阅读教学,我们的脑海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接下来,老师似乎“不放心”,先带着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考查学生是否提炼出答案,以此验证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

面对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常常困惑,这样的问题需不需要思考?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在思考?有几个人在思考?思考的过程如何呈现?一问一答式的发言互动参与面窄,教师无法面向每一个学生。从寥寥无几的举的手看出,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也不耐烦。教育心理学家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赖于兴趣。”兴趣是对事物喜好和关切的情绪。2学习者总是对感兴趣的内容、想探寻的知识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入迷,才有主动性愿意自己学习,深入学习,寻求答案,获得知识。根据教学班级学生喜欢“涂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快乐,从主动学习、深入思考中获得知识与经验,我把“画”引进课堂,设计的复杂问题是:把课文画出来。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

1.示范先行,激发思考兴趣。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水发生了几种变化?接着,翻转角色请教学生,老师应该在黑板上怎么画出这几种变化?在学生的“指导下”,我完成了“画理解”。后来,全班集体看着黑板上的图文,交流自己的发现,竟然生成了“循环”这个词。我适时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们也为自己的才干得到发挥而开心,他们提出看到老师画,心里痒痒的,也想自己画。

这个提议太好了!我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图画本,告诉他们,对于第二课《我是什么》,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就行了。下图是几个学生的课文理解呈现图:

图SEQ图表\*ARABIC1《我是什么》理解图之一图SEQ图表\*ARABIC2《我是什么》理解图之二

当学生对“把课文画出来”这个复杂问题感兴趣的时候,自然就进入主动学习研究的状态,读课文,提取信息,对照老师的图画反复与文本对比、判断,让内在的思考过程得以外显,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独立创作,体验思考过程

经过了《我是什么》的“画课文”尝试,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创作了。每一课检查了生字的读音后,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想想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在图画本上画出来。第一次让学生独立尝试创作,是教学《树之歌》。学生经过了12分钟的自我学习,在没有任何教学的铺垫下,呈现出的原生态的“自我理解”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经过几课尝试后,慢慢地,学生“画课文”用的时间开始缩短,画得越来越有意思。有的课文无法直接用图呈现,他们竟然用上了括号、箭头等辅助符号。直到目前,即使升入三年级,学生依然用这样的方式呈现思考过程,与学习文本进行联结。

图表SEQ图表\*ARABIC3《大禹治水》理解图图表4《大青树下的小学》理解图

“把课文画出来”这个复杂问题的实践,证明他们有能力完成这样的深度学习。在老师完全放手候,学生感到自己被肯定、被信任,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为他们的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提供了意志基础。

二、比较促鉴别,提升思考深度

课间经常看见学生们围在一起看《找不同》,看着他们一会儿激动地跳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