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
“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
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礼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什么是礼乐文明?
礼乐文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制度,孔夫子一生奔波,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礼乐制度”的实现。“礼”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等。人的嗜欲好恶,都由礼来节制。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因为懂得礼。礼与法有点相似,但又不同,
法是强硬的、缺少人情味的,而礼则是有温情的,是与道德、教养相联系的。在法的面前,人考虑的是敢不敢那样做;在礼的面前,人考虑的是应该不应该那样做。“乐”是指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乐”则负责调和
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
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
1、“复”礼:孔子想要恢复的是什么时代的“礼”?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
●甚矣吾衰也;久矣,不复梦见周公。(7.5)
《吕氏春秋·孝行览》说:“文王嗜昌蒲殖。孔子闻而服之,缩频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昌蒲者,水草也,根可人药。殖,腌菜。
孔子“追星”故事
2、孔子当时的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怎么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八佾舞于庭”——季孙氏僭用天子之乐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析: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家族,祭祀祖先完毕之后,用天子的礼节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孔子评论道:“唱着‘助祭的诸侯,庄严肃穆的天子’的诗句撤去祭品,这样的仪式,怎么可以用在三位大夫的家庙里呢?
孔子无法容忍的非礼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左传》中有周天子派使者到鲁国“求金”、“求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求车”的记载,周室之困窘已很显然。各诸侯国也由开始的尊王发展到后来的“政由方伯”。春秋后期诸侯国也步了周天子的后尘,“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在卿大夫内部也出现了“陪臣执国命”、
“家臣专政”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三家,田氏代姜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3、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认为
应该怎样做?
孔子为什么要强调“正名”?
正名是当时的社会所需。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经崩坏,当时的社会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孔子认为“名”和“实”的混乱就会引起社会的混乱,礼乐就不能复兴。
同时正名寄托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用“名”(周礼)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
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
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在他处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
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
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
“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