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讲稿: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docxVIP

(195)--讲稿: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存在和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

马克思最终的价值诉求就是要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为我们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未来的社会是否具有可预测性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社会发展无规律可循,就无法对社会做出科学的预测和把握。所以第三章,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第一章我们学过,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派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中的具体体现,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区分为唯物史观与唯心主义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有这样两个错误⑴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2)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其中,第一个错误是更具有根本性的错误,第二个错误则是第一个错误的必然逻辑结果。这两个错误实质相同,就是夸大了社会意识的历史作用,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精神力量主宰社会状况及其变迁。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是科学的历史观。不了解它,就不能够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实现的伟大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抽掉它便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既然历史观是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

(一)社会存在及构成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最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关于社会存在,他们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①可以说,这是对社会存在范畴下的一个明确、简短而又科学的定义。这一定义既具备一般唯物主义关于存在范畴的特征一一客观实在性,又表明了社会存在不同于一般存在范畴的特质。

这个定义,既和唯心主义,又和旧的机械的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所以马克思把它称为“新唯物主义”。之所以说它是“新”的,“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77-78,85,80,141,72.就新在它不仅对自然界的看法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彻底唯物主义的解释。机械的、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但它们对存在,即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样,它们就必然是不彻底的、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把人们的存在即社会存在看作现实生活过程,不仅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就不仅能够对自然界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而且能够对社会做出唯物主义的解释。人们的一切物质活动及其基础物质实体和物质关系,构成了“社会存在”的全部内容。马克思特别重视社会存在中的物质活动。他批判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是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只有把物质实体、物质关系和物质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对社会存在的全面理解。

至于唯心主义,它本来就不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那么,它对人类社会的解释也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它就根本不可能对人类社会做出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解释了。从上面的阐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社会存在定义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也要否定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人和动植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受地理环境决定的。人类的身高、长相、性格、意志、;文化水平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前途等等都受到地理环境的支

文档评论(0)

艺心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艺心风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A54M2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