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依法保护、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周小璞
来源:《艺术评论》2012年第7期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汉语词汇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我国基本建立了
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
月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步入了依法保护的新的历史阶段。
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2年发起《世界记
忆》计划,到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关注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自然遗
产、文献遗产的保护,到关注依托于人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人类完整的文化
遗产观的形成。
我国是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发起国,2004年加入该公约,并两次当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2011年我国提交的首份履约报告获得充分肯定。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在我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截止2011年,我
国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9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成为入选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在充分吸收国际公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制定的,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该法首次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在文化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六章四十五条的法律条款,从调整对
象、保护原则、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到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为我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全面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决心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酝酿、草拟、讨论、审议到通
过,历经十多年,凝聚了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包括立法机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非物
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心血,是中国国家意志和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日臻自觉、不断提升的结晶。
结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本文将对依法保护、科学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下梳理。
一、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
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
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
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这两个文件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揭示出其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主要
是:
1、其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无形性
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为载体,是静止的实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
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注重的是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非物质
文化遗产虽然也有物质的因素或载体,但其价值主要通过人们行为活动的动态过程所体现出来,
反映的是人们的情感、智慧、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精神的因素。
2、活态流变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活的见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只是由于经济、
社会发展出现的变迁,有的进入了衰微状态,但它不是“死”文化,而是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文
化遗产,仍然在与自然、历史、现实的互动中,不断生发、变化、传播、发展,具有活态流变
性。
3、世代相传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主要通过人的活生生的
现实行为活动所创造和表现出来。因此,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依靠社区群体、
民众的实际参与,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才能保持、延续下去。一旦停止了传承,也就使之中断
或消亡,即“人亡艺绝、人走歌息”。
4、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积淀下来的,更加真实
地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它扎根于民间,生长在民间,往往就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组成部
分,群体性、地域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