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句含义,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辨析词中的多音字、形近字,理解通假字的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词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苏轼词作中的孤寂美和高洁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词句的准确理解与诵读。

2.词中特殊句式的分析与鉴赏。

(二)教学难点

1.词中情感的深入体会与表达。

2.苏轼词风与思想情感的联系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苏轼的好奇心。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苏轼会被称为‘东坡居士’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苏轼生平及其作品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苏轼的别号由来,以及他与黄州的渊源,为学生理解词作的情感背景打下基础。

2.展示苏轼生平,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简介,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在黄州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些信息,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苏轼生活场景的认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苏轼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以及这首词作在苏轼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学习课文,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课呈现

1.课文诵读与节奏把握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意体会词句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进行示范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作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出诵读中的常见错误,如“缺月挂疏桐”中的“缺”字应读作“quē”,而不是“què”。

2.生字生词讲解与理解

我们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比如“缥缈”一词,意为遥远而模糊,常用来形容景色或人影。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显得缥缈”,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形近字比较,如“缥缈”与“飘渺”,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3.词句翻译与语法分析

在理解了生字生词之后,我们进入词句的翻译与语法分析环节。例如,“缺月挂疏桐”可以翻译为“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指出“缺月”是主语,“挂”是谓语,“疏桐”是宾语,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4.词中意象与情感体验

我们深入探讨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孤鸿为何惊起?它为何回头?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词作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背景,进一步解释这种孤独与寂寞的心境。

(三)深入探究

1.特殊句式分析

(1)句式结构理解

我们要理解“谁见幽人独往来”这个句子的结构。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谁独往来见幽人”。这种倒装的使用,加强了句子的语气,突出了“幽人”的孤独形象。

(2)情感表达探讨

倒装句的使用,使得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被“谁见”所吸引,然后才注意到“幽人独往来”,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能体现词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外界关注的渴望。

2.词中意象解读

(1)意象与情感

“缥缈孤鸿影”中的“缥缈”和“孤鸿”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缥缈”传达了一种朦胧、不可捉摸的感觉,而“孤鸿”则象征着孤独和高洁。

(2)意象与人物

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将自己比作孤鸿,既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也反映了他不随波逐流、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

3.情感深度挖掘

(1)情感变化分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两句,描绘了孤鸿受惊后的动作和心理。这里的“惊起”和“回头”表现了孤鸿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和不安。

(2)情感共鸣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孤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4.词句翻译与鉴赏

(1)翻译技巧指导

教授学生如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保留原文的韵味和意境。例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可以翻译为“遍寻寒冷的树枝却不愿栖息”。

(2)鉴赏方法点拨

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词句的表现力。

5.创意写作实践

(1)写作主题设定

以“孤独”为主题,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或短文,表达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2)写作技巧分享

分享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来增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