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年: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和文史分合问题.pdfVIP

黄永年: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和文史分合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永年: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和文史分合问题

近几年我国若干高等院校培养从事古籍整理的硕士研究生和少数

博士研究生,所用专业名称大体有两种:一曰“中国古典文献学”,

从属于“中国语言文学”这个学科;一曰“历史文献学”,从属于

“历史学”这个学科。由于这样的从属关系,因而颇有人认为“中国

古典文献学”只从事整理研究语言义学方面的古籍,而“历史文献学”

只从事整理研究历史学方面的古籍,是有意识地来个文史分家。

对此似尚可商榷。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献学”这个名称是北京大学开始使用的。

通过几位有影响的学者教授的呼吁,北京大学在1959年设置“古典文

献”专业,招收本科生。这年7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大

学历史系主任翦伯赞教授题为《从北大古典文献专业谈到古籍整理问

题》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讲:“设置这个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整理中

国文化遗产的人才,主要是整理中国古典文学、史学、哲学方面的文

献。这样一个专业的设置,可以说把整理古典文献工作提到了它应该

受到的重视的地位。”(文中的着重号是我加上的。)这里说“古典

文学”而没有说“语言文字”,是行文一时疏忽,抑实已包括“语言

文宇”在内,姑置不论,但“史学”、“哲学”的文献显然是包括在

“古典文献”领域之内的。而且从这个专业所开的课程来看,也是广

及文史哲而并非只有文别无史哲。至于专业之所以设置在北京大学中

文系,据说仅是由于当初授课教师以中文系为多,既不能独立成系,

姑且放在中文系较为方便,不应缘此误解“古典文献”只指属于中文

系的语言文学的文献。

“历史文献学”这个专业在十年动乱之前并未建立过。据我所知,

近年来首先以“历史文献学”名义招收研究生的,是华中师范学院

(今改师范大学)历史系张舜徽教授。张教授所用“历史文献学”的

含义,看他撰写的《中国文献学》便可知道。此书第一章“文献学的

范围和任务”里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

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雠学家。……凡是有关整理、编

纂、注释古典文献的工作,都由校雠学家担负了起来。”“我们今天,

自然要继承过去校雠学家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

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

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

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文中的着重号

也是我加的。)请看,张教授在这里时或用“历史文献”,时或用

“古典文献”,可见在张教授心目中“历史文献”和“古典文献”是

一回事。“历史文献”者只是指历史上的文献,并非仅指历史学方面

的文献。

张舜徽著,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7月

也许有人要问:把“中国古典文献”专指语言文学文献,“历史

文献”专指历史学文献,这样虽不合乎这两个名称的本义,但借用来

把语言文学文献和历史学文献分别开来研究、分别开来培养人才是否

也可以?

下面就来讨论这个分不分的问题。

我看最好不要这么分。

首先,这么分只分了文和史,还有个哲没有着落,总不好再另开

个“哲学文献”专业来专门整理哲学书,专门培养只会整理哲学书的

人才。

再则有许多古书很难明确分归文或史或哲,有些甚至既非文又非

史也非哲。如居经部之首的《周易》,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

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

当然更不能算文史。《诗经》,是文,但根据《诗经》发挥的《韩诗

外传》,则多半是讲政治理论,又应入之于哲。“三礼”中的《周礼》

讲职官可算史,《仪礼》讲进退抑让等仪节也勉强可算史,《礼记》

中有些从理论上解释礼制的又应入之于哲。《春秋》本是史,《春秋

左传》也可说是史,《春秋公羊传》则阐发西汉时的政治理论,又应

入之于哲。再看史部书,《二十四史》、《通鉴》之类当然都是史,

但《史记沦文》、《归方评点史记》之类从文学角度评讲的又应入之

于文。地理类中如《水经注》也常被视为写景佳文,而和柳宗元《永

州八记》并称。子部书更复杂,先秦诸子多数可算哲,宋明理学书也

可算哲。但杂家类杂考中的《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日知

录》,杂说中的《梦溪笔谈》、《居易录》、《池北偶谈》之类就兼

有文史哲。还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以至《太平御览》、

《古今图书集成》等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