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术语、定义和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辖区内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1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

GB/T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15793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NY/T2359三化螟测报技术规范

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健身栽培

健身栽培又称健康栽培,植物在树体丰产营养学观点指导下,从栽培措施改善入手,使树体生长健

壮,生态有利天敌的生存繁衍,而不利于病虫的发生。

3.2

绿色防控

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营造不利于病虫草害的生

存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在必要时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草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

值以下。

3.3

生态调控

1

基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身对病虫草害的调控功能,

最大限度制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实现对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措施

4.1健身栽培

4.1.1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本地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

抗性好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降

低病虫害的发生。

4.1.2培育无病壮秧

4.1.2.1清除侵染源

及时清除病稻草,避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的覆盖物、育秧床覆盖物及捆秧把,以减少侵染源,降

低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秧田、本田翻耕灌水耙田后,在水稻播种、移栽前,打捞浮在水面

上的“浪渣”(纹枯病菌核、草籽等),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降低纹枯病和杂草的发生。

4.1.2.2种子处理

播种前5d~7d,晒种2d~3d;晒种后可采用风选、筛选、清水选、泥水选等多种方式精选种子,

去除草籽和空秕粒;精选后的种子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恶苗病、干尖

线虫病、白叶枯病、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以降低水稻苗期和本田期病虫草害的

发生。

4.1.2.3扣种稀播种子

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70g~80g,杂交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0g~50g。称种到墒,反复数次撒播,

力求播种均匀,培育壮秧。

4.1.2.4隔离育秧

采用防虫网育秧的方式,以20~40目防虫网或15g~20g/m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阻止水稻螟2

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以下同)、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等在秧苗上聚集产卵为害和传毒。

4.1.3秧苗带药下田

秧苗移栽前5d~7d,施用内吸性强的对口药剂,带药移栽,预防本田分蘖期的叶瘟、水稻螟虫(造

成枯心苗)、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等病虫及由稻飞虱、稻叶蝉等传播的多种病毒病,降低水稻前期

病虫害发生,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4.1.4科学密植

杂交稻亩栽1.5~2.5万丛(每丛1~2苗,亩栽基本苗2.5~5万苗);常规稻亩栽2.5~3万丛(每

丛2苗,亩栽基本苗5~6万苗);实行宽行窄丛,等行条栽的栽插方式(行距宜在25cm~30cm之间,

丛距宜在10cm~15cm之间,在保证栽插丛数不致减少的前提下,行距宜尽量扩大,丛距宜尽量缩小),

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ltt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多来源网络,仅供交流与学习参考, 如有侵犯版权,请私信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