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庄子的《养生主》不仅牵涉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还寄寓了庄子对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这就是说,庄子对“天”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事物的总称。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给予区别:“‘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做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不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人事造作之别。“天与”“人与”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列而谈,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人事与天道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观点。概言之,庄子对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想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辑,也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做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庄子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在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在《养生主》中,这套实践准则集中体现在“庖丁解牛”的著名寓言中。“庖丁解牛”表面上是庄子对解牛技艺的阐述,实则意在触及身处复杂万象中的人调适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经由“解牛”意象的隐喻,可以清晰看到庄子将作为实践活动的“技”与“道”联系起来,寻求二者的相通之处,“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在运行中表现出合规律而又合目的,因此,带有主观创造性的“技”也必须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唯此实践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这就是庄子的理论落脚点所在。这便是寓言结尾处文惠君由此所悟之道的实质:正是通过庖丁之“技”,才悟得“养生”之“道”,“依乎天理”是其中的线索和关键。故此可以认为,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养生的根本方法是顺应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无法进入自由的境地。人的自由的获得在于主观精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就养生问题而言所带来的启示是,唯有明确天人之别,并顺着自然的理路,将其作为常法,才是养生的可能路径。

庄子对“保身全生”的重视在《养生主》首章中便有体现。其提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体现出庄子在生命实践领域的核心追求。在庄子看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是养生的四个重要层次,四者的达成必须以“缘督以为经”作为必要前提。“督”,即人体之“中”;“尽年”,指尽天命之年,即生命实现自然意义上的完成状态。人就与自然规律发生联系,天人关系在此构成了个人生命成立的必要基础。人在宇宙间生存则必然与外部世界产生交互,无法仅仅困囿于一身,而是要适应天地宇宙的法则。人就算达到自身的极限,也仍然无法超越天地之无穷。庄子站在道家天人和谐的立场,提倡人须超越自身的有限性,用更为广大的、无限的观点去理解宇宙,远离因走极端而危及生命的存在。而人性的存在和超越,首先必须落实在“全生”“安命”的层面。在此基础上的“全生”“安命”不仅是求得生命的保全,还强调精神的齐全和完好,即天人之间的和谐。庄子认为,如果能忘记世俗荣辱观念,就不会有心为善以求名利,也不会有心为恶遭受刑法,自然也就能实现保全身躯、护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等目的。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时时刻刻、无法避免地参与着与天地万物的沟通,因此,天人和谐必然是成就完满生命的基础,是经由养生而达到自由之境的必然条件。

《养生主》篇以“秦失吊老聃”之喻作结,从“安时”“处顺”两个角度说明天人之道的相通性。寓言的主要内容为,老聃死后,其好友秦失来吊,却只哭了三声,有人因此责怪他对朋友没有感情。庄子借秦失之口对其养生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这就是说,老聃是应时而生,应时而死,此乃顺天之理。若不能够洞明这一点,反而执着、局限于其中,则是逃避自然、违背实情的行为,亦即“遁天之刑”,古时称为逃避自然的刑法。推而扩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