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传媒文学批评”分析
作者:夏立华
来源:《新作文·教学交流》2019年第12期
摘要:文学批评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会存在,这种批评模式也是推动文学作品不
断前进的动力。随着传媒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都开始利用传媒来获得相应的
信息。传媒文学批评实际上就是在大众传播媒介上所发出的一类文学评论性文章。其是对文学
和当下新现象不匹配的一种回应。但是因为传媒的特殊性,在评论的时候总会出现失语以及言
不及的情况。本文就传媒参与文学批评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分析传媒介入文学批评存在的问
题。
关键词:传媒文学批评;特点;问题
传媒文学批评的形式一般是通过说服和引导,以幽默、轻松且尖刻的笔调来批评。这种方
式不会给公众带来任何的思想上的压力,同样又能够让人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之下读完这篇文
章,并接受其中的观点,从中得到享受,继而更愿意去追求并接触这类文章。传媒文学批评虽
然给用户带来了相应的快乐,但同样也会存在一些负面。例如在批评文学的背后,可能带有着
一些偏见。而且当今社会,娱乐第一的状态下,很可能会损害经典。传媒给更多的知识分子带
来语言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无原则的宽容误区。因此加强对传媒文学批评的分析就
显得尤为必要。
一、传媒参与文学批评的特点
(一)选择性
文学批评实际上属于学术领域的范畴。而传媒的出现并参与,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批评方
式。这种批评方式具有选择性,即是传媒并不会对所有的文学进行评议,而是选择一些比较热
门的文学话题,时下较为流行的思想、较为出名的作家、具有争议性的作品等进行谈论并发表
自身的观点,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在传媒文学批评的安排上,其会非常的注重连贯性以
及突出性,包括在发送时机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规律。
(二)策划性
对于媒体人都知道关于策划的重要性,一般策划包括宏观以及微观两方面。宏观主要就是
定位栏目。微观则是和选题息息相关的一种策划,就是平時人们所说的炒作。这也是传媒文学
批评的第二大特征则是策划性。在很多报纸的副刊上,都会有关于文学评论的报道。这也是人
们生活发展过程中一种精神追求,在评论的内容中,可能包含散文、小说、事件等等。其并不
是随意编排的,而是有一定的策划方式。包括对所报道的文学内容和对象。通过策划才能够显
现出批评的优势以及卖点,突出事件的独到之处,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1]。
(三)议程设置性
传媒文学批评的第三大特征则是议程的设置性。通过观看这类批评性文章即可以将人们的
关注点特定到某一个问题上,强化这个话题的重要性。然后决定观众们后期要议论的话题。这
也是大众传媒传播的一种价值,是传媒的一种基础性魅力。
二、传媒介入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批评对象日趋边缘化
传媒是为大众所服务的,其所设定的文学批评选材一定是能够吸引大众目光的。只要人们
关注的一些文化的现象。无论是高雅的文艺还是漫画、电子游戏或者是情色电影等。这些都可
能会在传媒批评文学中出现。只要存在卖点,就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可见传媒的批评已经不
止于文学。在传统文学批评中,像武林外传鬼吹灯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几乎不会被广为
宣传。可是在现代,只要是观众喜欢的,传媒都会将其引入大众的视野。甚至将批评的角度挖
掘到这个作者的婚恋情况,自我的习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有传媒对张爱玲进行研
究。但内部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关于张爱玲和汉奸胡兰成的一些故事以及相关的评论。而对于鲁
迅先生作品的评论,大多是围绕鲁迅和朱安之间的关系,以及鲁迅故乡等等。这其实并不是对
文学的一种批评,而是属于边缘化的文本。和传统的文学批评宗旨相违背。
(二)批评主体太过急功近利
传统的文学批评包含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但是自从传媒时代到来之后,文学批评就和传
统的形式相违背,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逐步被打破。评论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肤浅,甚
至于太过急功近利。很多批评家们都希望借助媒体这个跳板来获得一些虚名,成为他们成名的
一些机遇。批评者们通过各种形式来活跃在媒体行业中,比如通过骂名人。把所谓的经典作家
直接拉下神坛,通过对一些名家的政治以及生活作风进行批评,来博得观众的眼球。这其实就
有点哗众取宠,借着媒体之风来获得自身的利益,并不是真正的去阐述文学作品。像这类作
品,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而是一大堆的批评性文字,过于的浮躁化,作品华而不
实[2]。
(三)批评格调越来越低俗
商业化的冲击之下,文学批评的重点不再是深度分析以及强调学术的质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