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报道导语范例及分析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

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现

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

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

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

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

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

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

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

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

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

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

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

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

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

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

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

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

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

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

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

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

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

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

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

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

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

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

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

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

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

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

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

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

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

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

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

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

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

文档评论(0)

151****64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