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
有这样一件趣事,主持人给嘉宾一个苹果和一把刀,让他们尝试一刀在苹果上切出美丽的“星星”来。一群成年人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横一刀,竖一刀地切起来,可结果是怎么切都是半块苹果;只见一个孩子胸有成竹地把苹果从中间拦腰一刀,切成两半,苹果芯就露出了一圈美丽的“星星”。
是啊,切入点不同,达到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需要在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在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寻找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切入点”对了,美丽的“星星”就会出现。
一、利用教材中的文本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从观察写作现象的角度来读课文,于读于写,一举两得。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美词美句,也可以学习文章的选材方法,还可以进行谋篇布局的学习。
记得余映潮老师教学《谈骨气》时别出心裁的设计“一课两写”活动。一写课文简析文;二写微型议论文。在写课文简析文时,余老师首先告诉学生《谈骨气》是一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的议论文,起笔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作者然后怎样论述的,最后又是怎样收束全文的。在此基础上,学生采用写课文简析文的形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微型议论文时,余老师让学生将《谈骨气》缩写为一篇微型议论文。余老师这堂课可以说是用课文教作文的典范,既是一堂集知识、技能、情感于一身的高效阅读课,又是一堂精彩、务实的议论文启蒙课。整节课,余老师都在以教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
教师对教材解读有多深,就能把学生带多远。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文本深入解读,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灵活选择“切入点”,让教材中的那些名篇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据地,专于一而万事足。
二、利用作文半成品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施耐庵综合了民间说书艺术中流传的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以及早期的《大宋宣和遗事》等素材,创作而成的;《西游记》也是在唐朝玄奘取经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其实,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别人的半成品的基础创造出来,进而成为经典的。不仅如此,中、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是学生借助自己平时写作的半成品或自己平时阅读的材料改造而来。由此看来,半成品写作有着充分的实践基础,也符合学生写作的基本认知规律。
一般的作文课经常是按照审题——构思——写作的过程进行的,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情境太虚化,教学要求太泛化,造成学生心中空空,落笔困难。而半成品作文,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非常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学生可以顺着前半部分,续写后半部分;也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改造组合。
黄厚江老师的作文课常常让学生借助一个半成品作文进行写作。黄老师在教学“主题的提炼与角色的选择”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位母亲送儿子过安检并目送儿子离开”的故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的提炼和生成。学生在黄老师提供的材料基础上探讨出“母爱”“回报”“母爱的力量”“不对等的目光”等主题。接着,黄老师展示自己对故事改造和处理的半成品作文,让学生续写结尾。课前口述故事的激发让学生思维发散,各抒己见;课中有老师半成品作文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最后学生续写结尾,更是对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巩固和深化。三次启发,虽然“着眼点”不同,但都是借助半成品作文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作文的种子,并慢慢生根、发芽。
三、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景物或人物
作文指导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能否把学生带入写作情境,能否把学生引入写作状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熟悉,描写起来就会更细致;学生与熟悉的事物之间有故事,写起作文来就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从书本知识中勇敢地跳出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为作文教学服务。
例如,温暖的春天来了,同学们大多有出游、踏青的习惯。我安排学生把自己欣赏到的美景拍摄下来,作文课上展示并和大家交流。首先,我让学生为自己的图片加上一段生动的文字说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接着,我引导学生交流该同学文字说明的优劣,并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写景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思考在写“春天”的作文里,打算选择哪些景物,按照怎样的顺序去谋篇布局。整堂课,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的迸射出来。美丽的图片映满学生的眼睛,写景语段的完善和写景方法的引导,丰富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找准作文“切入点”,作文课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作文教学之路就会别有洞天,愈走愈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