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活动教学范式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在“问题——活动”教学范式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这种教学方法,和以往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实施途径。“问题——活动”语文教学范式教学是以学生“学讲”为主线,这样就使教育回归到了学生的本位,教师要在引导、调控学生学习上下功夫。
“问题——活动”教学范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扬弃,扬弃的标准是能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疑(个体活动)
课例:《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大家通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几处对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默读,批注,发问。师:用小标题概括每一次谈话。学生小组交流心得。师生共同归纳整理为:累不累?60岁、100岁。师:我们先谈第一点,老人到底累不累?生:不累。因为老人心情好,环境也好。生:不能不累。天游峰太高了,作者都累啊。师:这三者有没有联系?能不能用上这三点说一段话?
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读文——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个体的思维活动),展示个体思考的成果。教师不需要给出答案——实际上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随着“问题——活动”而深入,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探究中得以达成。
二、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解疑(小组活动)
在《珍珠鸟》的课例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主动质疑——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依赖我的?聚集同学们的智慧将这个主问题解决,因此开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惑。在每个组员的积极参与、相互补充的情况下,问题解决得既全面又完整。清清楚楚地理出小珍珠鸟由远离——靠近——放心——信赖的整个过程,从中感受信赖是如何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将要怎样思考和如何操作,不仅要求题旨清楚,方向明确,能预示思考的途径和操作的方式程序,还要注意在实施提问时切实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保证他们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就是说,问题设计一定要具有确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落到实处而不空泛。
三、不提问题,让学生沉思默想(情感熏陶)
“问题——活动”教学范式,并不是说语文课堂都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满堂问”(是“满堂灌”的变种)。其实,“问题——活动”教学范式的语文课堂,允许课堂“沉寂”——语文课堂也需要“沉寂”。《让我们再看你一眼》一文巧选材料,构思新颖;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在文叶老师发还东西的五个排段之中,她没讲一个字,却总用她那双“清澈如水的”“温柔、宁静而诚挚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眼睛说话,透过这心灵的窗口,虚拟以女教师的亲切而娓娓动听的教诲来展现其内心活动,责备里充满殷切希望,爱抚中饱含严肃批评。这独出心裁的心理描写,不仅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还从正面有力地刻画文叶老师真心教书、实意育人的思想性格,写来鲜明生动,读来令人耳聪目明。
再如,在课堂上,一件件的小东西相继发还给学生,一直没有讲话的文叶老师走到尤伟面前,郑重地还给他以前在学校集会时没收来的“金陵十二钗”,并诚恳地说:“……老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老师为何向学生道歉?为了解除读者心中的疑虑,文章中断顺叙,巧妙地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因一时的“莽撞和粗鲁”而误解了尤伟,当尤伟的同桌为老师的“真诚”所感动,主动站起来哭着承担责任的时候,作者改用倒叙,概括地交代了事情的真相,文章终止追述,又回到原来的顺叙上来。
在这里,老师没有提出问题,学生也没有质疑,但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学生都在默默地质疑,默默地独立思考,而且通过独立思考,情感得到了熏陶。
四、不提问题,加强课外活动(学习与体验)
“问题——活动”教学范式,更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语文学习自然要以课堂为中心,但不限于课堂,我们可以将它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空间,进行课外学习。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环境并不仅限于学校,内容并不仅限于课本知识。
比如,学生学习《九寨沟》一文后,不妨组织他们一次登山(如马陵山)活动,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上《春》一文时,则不妨带学生到一个富有情调的地方去看看,以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当的课外学习和感受,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透彻。再比如,在给学生讲“介绍与解说”内容时,则不妨组织学生到附近风景点或文物博物馆去进行实地学习。这样的课外学习与体验,效果可能要比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好得多。另外,要使课内资源、课外资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二者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小学语文学科“问题——活动”教学范式的路径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已经可以看见的是“问题——活动”教学范式的教学必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教学。当我们的“学讲”路径愈加清晰的时候,一以贯之的仍是那条正本清源之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