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吃透材料蕴涵 精心提炼主旨.pdfVIP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吃透材料蕴涵 精心提炼主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吃透材料蕴涵精心提炼主旨

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他语言形式),要求学生按照材

料的内涵来立意写作的作文形式。这种题型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导

性,表达的多样性等特点,可以避免话题作文的宿构和抄袭的弊端。但是,它又一定程度地

桎梏了学生手脚,写作时不仅要对材料作分析提炼,运用求同思维来确定文章的主旨,而且

对材料非用不可,行文中还须时时照应,所以被人们视为“沉重的镣铐”而一度沉寂于考

场。近年来,它改良换装,重出江湖,既发挥原有的制约性较大的优势一一必须摄取材料的

灵魂作为文章的主旨,又吸取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很强的长处一一可以“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行文中对材料用与否不再限制。这样就颇类似于一种命意型的话题作文,给学

生以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因此被命题者们十分看好而呈“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然

而写好这类作文,关键仍在于吃透材料的蕴涵,精心提炼出主旨,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那么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一)整体把握

立足全局,阅读材料,从整体上理解它的内容,抓住其中主要对象,弄清其特征及与相

关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并体察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全

面整合,抽象概括,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生活故事型的材料多用此法。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种玉米》,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写一篇文章。

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听说有人试验成功了一种改良的玉米种子,于是千方百计找

了一些来种。收成时,果然乂大又甜又多,这个农民着实高兴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个个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请求这个农民卖一些改良玉米种子

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担心人人都种上这种新式玉米,会使他丧失竞争优势,便断然拒

绝了。

第二年,收成时,农民发现玉米产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么甜那么大。第三年,

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这个农民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改良玉米

接受了四周村民田地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审题】

读罢材料,不难发现其中主要对象是“渴望有所成就的农民”。全篇叙述他的一件事情

可以概括为:他担心丧失竞争优势,拒绝村民买他的改良玉米种子的请求,反而导致他的改

良玉米接受四周村民田地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减产。显然,材料对他的狭隘思想境界

持贬斥态度。由此,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同类的事情,如治理环境、抗击“非典”等,

倘若大家都像这个农民“独善其身,不顾天下”地去个人奋斗,就必然落得个悲剧结局。所

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这个道理。于是从中可以提炼得:团结协作,才能互

利共赢,获取成功。

(二)关键锁定

有些材料,特别是叙议结合型或者对话型的材料,往往“一词立骨”,也就是用一个词

或一段话来点明中心。阅读时如果能锁定它们,仔细揣摩,深入开掘,或者直接引用,或者

引申拓展,就能锻造出所写文章的主旨。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

文章。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

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

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

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

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

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审题】

这则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应该属于对话型,其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是罗丹。罗丹砍去雕

像的双手,是因为它们太完美突出,不属于雕像的整体。所以,他从这个别现象推论出一个

普遍的道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这句话精警

深刻,耐人寻味,理所当然就是整个材料的中心。紧扣此语,反复咀嚼,潜心玩味,我们就

会悟得: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切不可执着于眼前或一己的得失。这样锁定关

键,问题就立马迎刃而解了。

(三)多维审视

一则材料,往往蕴涵十分丰富,如果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地对它审视,

就能够得出不同的判断,然后将它们集中到一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