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内服药治疗癌症的一些认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周志远.docxVIP

我对中医内服药治疗癌症的一些认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周志远.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中医内服药治疗癌症的一些认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周志远

综述

人类对癌症的认识,有很悠久的历史。

先秦的《周礼》中已经有“疡医”这种专治肿疡类疾病的医生的记载,疡医的职责是主治“肿疡”,这其中的“肿疡”,就包括今天我们常说的各种良恶性肿瘤。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至今仍然以“肿疡”来命名肿瘤类疾病。

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草纸书中,也已经有了关于体表肿瘤的最早记载。距今2500年前的首次人体解剖使得人类对肿瘤的认识深入到体内,古希腊的Hippocrates开始描述了发生于胃和子宫的恶性肿瘤,并首次称之为cancer,意即有爪样突起,横行侵犯的螃蟹。

2000年前的古罗马医生Galen提出了对肿瘤新的认识,将肿瘤分为遵循自然规律的肿瘤、超出自然规律的肿瘤和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说明那时的医生已经认识到了有些肿瘤的发展是不受控制的。

进入近现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无论是诊断技术还是治疗技术,都比古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化学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案的运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直到现在,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有限的水平上。人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患上肿瘤?肿瘤应该如何治疗才能治愈?肿瘤消除后如何才能保证患者不再复发?这些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对肿瘤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中外医学家,都还停留在摸索阶段。

早在3500年前我国殷代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肿瘤这类疾病的记载。《周礼·天官》中不但记录有“疡医”这个职业,而且还提出了对肿疡类疾病的治疗原则,主张内外治相结合,内治“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外治则是“祝药,劀杀之齐”,这里的祝药是外敷用的药,劀是用刀针之类的器具除去脓血,杀是用有腐蚀作用的药,腐蚀掉坏掉的人体组织。“以五味调之”则更是强调了食疗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肿瘤类疾病的记载就丰富多了,“昔瘤”、“肠覃”、“癖结”、“石瘕”、“息贲”、“噎嗝”、“膈证”、“胃反”、“厉痈”等,均类似于今天的各种恶性肿瘤。内经中的《痈疽篇》更是中医领域最早的关于肿瘤类疾病的专门文献。

《难经》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内容,《难经》中有“息贲”、“肥气”、“痞气”等类似于今天的肝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疾病的详细描述。

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有专门的《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的篇章,并且指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肋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束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张仲景不但认识到了肿瘤类疾病,并且区分了肿瘤类疾病的良恶性程度和不同的预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很多方子,如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至今仍然是肿瘤科常用的方剂和成药。张仲景的系列处方,也为后世的活血化瘀法和应用虫类药治疗癌症类疾病,开了先河。

唐代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首次提出了“五瘿七瘤”的概念,五瘿即石瘿、气瘿、劳瘿、气瘿和忧瘿,七瘤即肉瘤、骨瘤、脂瘤、石瘤、脓瘤、血瘤和息肉等。他的《千金要方》还记载了类似于今天的乳癌:“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痒搔之,黄汁出,浸淫为长,百种治疗不差者,动经年月,名曰妒乳”,这种症状描述非常类似于乳腺湿疹样癌。孙思邈也重视虫类药在肿瘤类疾病的治疗中的使用,其经常使用的抗癌虫类药有蜈蚣、全蝎、蝉蜕、僵蚕等,至今这些仍为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药。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说“凡癓瘕之起,多以渐生,如有卒觉便牢大,自难治也。腹中有癓有结者,便害饮食,转羸瘦。”葛洪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并且认识到肿瘤类疾病的预后不良,很难治疗。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也有专门的《积聚候》篇、《噎嗝候》篇和《癓瘕病诸候》篇等,专门论述肿瘤类疾病的章节。并且有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晚期肿瘤患者的腹水等症状的记载:“若积引岁月,人皆柴瘦,腹转大,遂致死。”

宋代的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第一次提到癌,他用“嵒”(通“岩”)来形容恶性肿瘤,后在此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今天的“癌”字。该书指出了癌症的特点是如山岩一样坚硬不可移动,且能四处蔓延扩散。宋代杨士瀛把癌症描述为“毒根深藏”,这启发了后世医家用解毒散结的思路治疗肿瘤。

到金元时期,我国医学进入了一个勃发的时期,金元四大家各有关于肿瘤类疾病的论述,治疗肿瘤的思路也日渐丰富。现在通用的补法、攻法、下法、托法、清法和消法等,在此阶段产生了萌芽。朱丹溪的滋阴降火的理念,李东垣的脾胃论,张子和的攻下法,刘完素的火热致病论,都对明清时期乃至当代的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有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这一时期的张景岳与赵献可的重视肾与命门

文档评论(0)

A~下一站守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