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上打滚十几年了,对语文有着一种独有的情愫。当后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总是希望能把语文和心理健康进行学科整合。品读着《魏书生文选》“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初浅的几点看法。

一、让教师走下讲台——营造和谐心理环境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会更加舒畅。小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我们应该通过设计还给学生在一个充满温馨、放松心情的环境中学习。每学期刚开学时,我和孩子们都会精心合作对学习环境进行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学生的书法作品——古诗词或名人名言,图书角贴上学生制作的书签,书柜上可以摆放一盆绿色的植物,在我们地精心布置下,教室里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各类学习用具及清洁工具都整齐美观地摆放在专用的柜子里,师生共同创造,我们的教室又弥漫着轻松的学习氛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的身心愉悦地成长着。托尔斯泰也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教学中,我坚持带着微笑、关心、鼓励走进教室,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的眼睛,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孩子的耳朵。在教学中,还要常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不断得到鼓励,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这样我走进孩子的心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让学生走进文本——搭建美丽心灵彩虹

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渗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逐字解读文本,确保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丑小鸭》一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辛曲折的生活环境,丑小鸭仍旧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再现童话意境之美,学生学习了丑小鸭外形描写以及感受到它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从中体会到我们要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善待他人,这是属于心理学的认识自我和与他人交往的心理范畴,在教学上我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程有许许多多像这样像这样的心理资源,在教学中,我多渠道挖掘教材,让学生走进文本,搭建美丽心灵彩虹。

1.直接利用。

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的语言优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课文,这些课文的心理教育因素比较凸显,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以文育心、以美育心的效果。如《妈妈的爱》,诗歌中“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再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和细腻,又如《珍珠鸟》一课,作者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诸如此类的心理信息。

2.分析挖掘。

有些文本中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无法直接利用课文中的语句、段落作为心理教育的凭借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常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细致挖掘,悟情明理。如教学《上天的蚂蚁》,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小蚂蚁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我几次让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体验,学生就是小蚂蚁,我就是老爷爷。

师:“你能行吗?”

生:“我能行!”

接着我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小蚂蚁的自信。

师:“你们要爬树了,你们对自己说什么?”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你们爬了一天又一天,累坏了,可你们对自己说什么?”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继续爬呀爬,忽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淋得你们抬不起头,可你们鼓励自己说?”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受到小蚂蚁在面对这么多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往上爬,并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于是就顺理成章地紧扣了“树立自信心”这一主题。

3.拓展深化。

有些教材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太明显,只能引导学生拓展深化,找出彼此之间的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