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第02讲《师说》(原卷版).docxVIP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第02讲《师说》(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02讲《师说》新课预习讲义(原卷版)

1、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培养文言文翻译能力

2、了解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师的意义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一、文学常识

作者其人

韩愈(768-824),唐代官员、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世称“昌黎先生”。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与侄儿一同长大,感情颇深(《祭十二郎文》)。

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谏佛骨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不平则鸣”的文学理论。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有《韩昌黎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门第观念古已有之,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达到顶峰,此后形成了以士族为核心的门阀制度。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子弟凭借高贵门第就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写作此文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他一方面“收召后学”,另一方面借为文赠李蟠来倡导“师道”,对此风气予以抨击。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国这样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这段话可以看做《师说》的写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三)文体-说

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陈述见解,其往往寓意深刻、写法灵活、短小精悍,有点像今天的随笔、杂谈、杂文之类。名篇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

二、课文助记及重要注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人不是生下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谁能没有困惑?(有了)困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之前(的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随(他),以他为老师;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也应该)跟随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