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12月28日下达的2023年第17号文件,计划编T-604,项目名称“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代替GB/T33265-2016,计划应完成时间2025年4月。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草案、调研)阶段:计划下达后,2024年1月初标委会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起草工作组,由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主要起草工作,确定工作方案,提出进度安排,对国内外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和检索了国内外的技术资料。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全面地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标准草案初稿,并组织专家对标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多次研讨和认真修改。于2024年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经组长审核后报至秘书处。
3、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单位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三峡学院、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机器人学会、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北京博创尚和科技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鲁能置业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汇思机器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国田、杨书评、王松、谭泽富、庞建新、赵鹏举、梁乔玲、孙逊、杨秋影、刘颖、王田苗、张锋、袁杰、陶永、宋莉、何宋西莹、旷翔天、杨帆、王银、罗阳、陆鑫、刘晶、倪雷、张萍、魏洪兴、乔潇楠、廖雨田、陈国荣、崔少国、杨长春。
所做的工作:何国田、杨书评任起草工作组组长,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王松、陈国荣、梁乔玲、杨长春、孙逊、杨秋影、崔少国负责标准的具体起草与编写工作;赵鹏举、庞建新、刘颖负责收集、分析国内外技术文献和资料,对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王田苗、张锋、袁杰、陶永、谭泽富、宋莉、何宋西莹结合实际应用经验负责完善标准各项指标;罗阳、陆鑫、刘晶、倪雷、张萍、魏洪兴、乔潇楠、廖雨田负责对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其他材料的编制。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工作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本标准的修订符合标准制修订原则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要求。标准在结构编写和内容编排等方面符合GB/T1.1—2020要求,所规定技术要求先进合理,构成方法切实可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保证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解决了机器人生产无标准可依的问题,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教育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测试方法以及使用信息。本文件适用于教育机器人的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和维护等。
3、编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出的贡献)
通过本标准的修订,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规范行业行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引导和促进行业在统一先进的标准下高速健康的发展,指导行业生产产品从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储存等方面做到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从而是产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二是通过标准的修订,解决了相关机器人生产没有国家标准可依的问题,填补国家标准的空白,解决这一领域标准缺失的问题。
4、标准前后版本之间对比分析(适用于修订标准)
代替GB/T33265-2016《教育机器人安全要求》,与GB/T33265-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要素“范围”(见1,2016年版的1)的规定;
b)更改了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见2,2016年版的2),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c)删除了要素“术语和定义”中的“机器人”术语定义(见3,2016年版的3),更改了要素“教育机器人”术语定义(见3.1,2016年版的3.2),新增了要素“术语和定义”安全相关的术语定义;
d)对要素“安全要求”(见4,2016年版的4)进行了重新分类整理;
e)新增要素“功能安全”(见4.4)、“功能安全”(见4.4)、“信息安全”(见4.5)及“其他安全”(见4.9);
f)新增了要素“测试方法”(见5)的规定;
g)更改了要素“使用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