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源期刊网
从“舆论监督”到“权力滥用”
作者:龚秋晨
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哈尔滨警察命案”为例,着重对网络中“舆论监督”与“滥用监督权”进行论
述。分析“哈尔滨六警察”命案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提出网络媒介监督是草根话语自由观点
的交锋,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滥用网络舆论监督权的现象。在新时期下,应该正视网络信
用危机,防止网络环境的沙漠化,提出积极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环境舆论监督权力滥用
2008年10月11日晚,哈尔滨市铁路文化宫附近的糖果酒吧门前发生一起恶性殴斗案件,
被害人林松岭当场死亡,打斗双方多人不同程度受伤。6名犯罪嫌疑人均为警察。这起案件引
起全国普遍关注,尤其是网络,以其快捷、海量、互动的特性影响着广大受众,成为了网民公
开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随着案情的不断进展,“警察帮”与“学生帮”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令人
遗憾的是,在论战中一些网民滥用舆论监督权,进行语言攻击、谩骂以及非理性的审判。笔者
在此对“哈尔滨警察命案”中游离于舆论监督与滥用监督话语权之间的网络舆论现状进行反思与
探析。
一、网络舆论监督:草根话语的狂欢与自由观点的交锋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与网络媒介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网络所特有的自由、公平的渠道特
性成为了全社会公众共享的舆论平台。首先,网络宽松的环境和无门槛进入为网络舆论监督的
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公民不分上下等级的参与证明了网络监督的广泛特征。其次,人们对
公共信息的知晓意识也不断提高,在社会事务的“公共领域”中,公民享受发表意见的自由,掌
握着无限制的话语权,这无疑是草根话语权的解放,这种解放也为社会舆论监督注入了新的力
量。
从哈市命案登陆网媒后,公众的舆论监督掀起一浪又一浪的高峰,起初,网友几乎一边倒
地指责警察。10月12日,《哈尔滨6警察将哈体育学院学生当街殴打致死》的帖子首先引爆
网络,正是由于该命案的主干是警察打死学生,因此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
网舆的监督促进了司法的公正与透明。许多网站都在第一时间对案情的发展予以连续报道。以
搜狐网站为例,关于“哈尔滨6名警察涉嫌打死大学生”的新闻共有133条,这些新闻的背后是
数亿万计的网民的舆论的支持。在互联网上,公民主要分为“支持警察”、“支持学生”以及“中
龙源期刊网
立派”三种立场。随着事态的发展以及真相的层层披露,这三种的舆论强势也在不断交替变
化。笔者认为新浪网对“哈市警察命案”的有关报道情况较为全面,包括“必威体育精装版消息”(对案情审
理进展的及时报道)、“案件细节”、“视频报道”、“分析评论”和“博友交锋”。其中,“分析评
论”和“博友交锋”主要为网友的看法,同样也是舆情的必威体育精装版体现。对新浪网10月13日——11
月9日的部分栏目数据进行统计,如下表所示:
搜狐网站从10月13日到11月19日对案件的演变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显示出对公众“知
情权”的重视。总之,近些年来,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作为一种自
由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由于网络媒体的独特的交流性、沟通性、交互性、及时性以及隐匿性
等特点,舆论的形成更迅速、更广泛,而且更接近读者和网民的真实表达。[1]
二、监督权的滥用:网络舆论监督的畸变形态
(一)从“监督”到“谩骂”,网络舆情暴露出非理性特征。原本网络舆论监督可以为司法的
公正起促进作用,但是有些网民言辞激烈,互相攻击谩骂,甚至有人网上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
要与支持对方的人“单挑”。导致这些非理性言论的根源是情绪化。情绪化舆论往往形成一边倒
之势,构成了社会民意的假象,这种情绪化舆论极不利于公众的理性思考和健康监督。
非理性舆论是网民“群体压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下的
个人,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
性质。”这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造成人多势众,这给偏激者以一种力量感,这是非理性舆论难
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随着极端的、奇特的、激烈的观点被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将
非理性舆论逻辑化、系统化,掩饰了非理性舆论荒谬的本质。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化舆论污染着
网络环境也危害着舆论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