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课程观角度看儿童戏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pdfVIP

从后现代课程观角度看儿童戏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从后现代课程观角度看儿童戏剧教育中的教

师角色

作者:杨静张金梅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N市5所幼儿园24个戏剧主题活动案例的分析以及对组织活动教

师的访谈,从后现代课程观角度对儿童戏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作了深入分析。研究者认为,在

当前儿童戏剧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拓荒的“玩家”、变换的“角色群”和冲突的“抛锚者”。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儿童戏剧教育;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5-0021-06

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出台了《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明确提出,“基础教

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

艺术课堂”。由此,戏剧第一次被包括在艺术课程的门类中。在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

区,儿童戏剧教育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国大陆的儿童戏剧教育则已起步,但尚待发展。

目前,有部分幼儿园在尝试开展儿童戏剧教育,但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本质的把握往往较欠

缺,对自身在戏剧教育中的角色更是缺乏清晰的定位。研究者在考察儿童戏剧教育实践后发

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仍以教师传授为主,过于程式化、成人化;重视

表演结果的展示,不注意过程中的即兴生发;关注戏剧表演的技巧,不重视培养幼儿对美的感

受以及对事物的敏感性;忽视儿童戏剧教育的“动静结合、肢体动作表达、师幼建构创生”等特

性。对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大多是对开展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师提出素质上

的“应然”要求,对他们的“实然”状态关注较少。本研究尝试从后现代课程观视角出发,分析儿

童戏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以期促进儿童戏剧教育实践工作者观念的更新。

一、理论基础

后现代课程观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形成的,它建立在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系统批判

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其中,多尔的观点对理解儿童戏剧教育及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较大启示,他

的观点可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和实践性

理论基于发展和实践。教师要把“转变”这一观念视为课程的核心,包括转变课程观念、内

容、过程和参与者,这意味着要求教师与幼儿通过相互作用自由地发展课程。

龙源期刊网

(二)利用自组织

对于课程而言,多样性和启发性是必然要求。只有当环境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丰富性,足

以形成多重思维、多种解释和多元观点时,才能引起自组织。当没有要求迅速“成功”的压力,

氛围宽松,师幼有研究课程发展变化的各种细节的可能,并允许课程产生新框架时,自组织才

有可能促进课程的发展。

(三)权威的角色

控制与权威源于情境间相互作用的自动或自我控制。教师身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其作用

并没有被否定,而是要进行重构,从外在于情境转化为与情境共存。这种教师角色观使得“没

有人拥有真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1〕成为可能。

(四)隐喻和课程建构方式

不同于现代主义运用逻辑分析和科学思维方式提出的“知识的旁观者理论”,多尔等后现代

课程观支持者认为,教师不必“精确地呈现内容”,而应“保持对话的持续进行”。就激发对话而

言,隐喻比逻辑更有效,它能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东西,它是开放的、启发的、引

发对话的。隐喻和逻辑相互作用时,生活就成为活生生的、可以被体验的和可以被发展的生

活。因此,教师需要将这种相互作用引入课程建构之中。

(五)目标、目的、计划

在一个容忍自组织和允许改变的课程框架中,目标、目的、计划不是单纯地先于行动存在

的,而是产生于行动之中的,所以课程和教学也应以宽松的、带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方式进行。

计划和执行是相互联系的、一体化的活动,而不是单向的、序列化的、步骤化的。正如杜威所

说,戏剧教育没有永恒的起点与终点,它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生发。〔2〕

(六)评价

多尔认为,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考察评价,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套固定标准和准则作

为普遍的参照点,任何精确或稳定意义上的理想标准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便消解了评价标准的

精确性、预定性、封闭性和单一性,而强调其模糊性、宽松性、开放性、动态

文档评论(0)

tata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