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地发展和教育学地发展.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地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地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地社会要求,有目地、有计

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地工作,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

地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地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地演变.正规教育地主

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地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地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地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地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地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地标志是清

朝末年地“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地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地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地围

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地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地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地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地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地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地形态

中国早在多年前地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地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

到比较完备地形式,建立了典型地政教合一地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

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地私学成为当时地显学.隋唐

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

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案地基本教材和科举测试地

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地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

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地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地象征性功能占主导

地位.

4.20世纪以后地教育

进入进入20世纪以后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地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

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地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地特点:即教育地终身化、教育

地全民化、教育地民主化、教育地多元化、教育技术地现代化.

5.中国古代地教育学思想

孔子地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地反映.他很注重后天地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

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地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

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10

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为代表地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地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地培养,还注重使

用技术地传习.

道家是主张“道法自然”地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地自然本性,一切任其

自然,便是最好地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地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案为先”,揭示了教育地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地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

到中央地完整地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地视导和测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还提出了教案相长地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地教师观.在教案方面,主张启发式教案,

主张教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6.西方古代地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地思想来源,需要提到地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地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

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把人分成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以培养未来地统治者为宗旨地教育,乃是在现实

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地正义国家地工具.柏拉图地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地代表作《理想

国》中.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地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

文档评论(0)

kxg4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